《细菌培养和观察》实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细菌属于微生物。培养和观察细菌,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科技活动,它需要准备各种用具用品、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等工作,然后才能进行细菌的培养和观察。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教授的对象主要是初中生,学生刚开始接触实验,而且学生也是刚接触生物这门学科,无论是在理论知识的积累上还是在试验操作上他们都还比较陌生。但是他们对生物和生物实验都充满了兴趣,这有利于实验教学的开展。而且这个阶段学生对知识的渴望特别强烈,他们的认知还未得到科学的指引,所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但学生对于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等方面还不熟悉,注重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验实践中。同时,同学们并未完全掌握实验室操作规范,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在操作上符合实验室规范,将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学生逐一说明,保证实验的有序性与安全性。三、试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细菌的特点;2掌握区别不同培养基的分类依据。(二)能力目标:1学会按照配方制作细菌培养基;2掌握不同的实验器材采用不同的灭菌方法;3熟练斜面接种法和平板接种法的操作;4掌握制作细菌装片的涂片、固定、染色等一系列操作方法;5了解恒温培养箱的使用以及掌握细菌在恒温培养箱中需要满足的条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在“细菌的培养和观察”的试验中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验安全意识,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在小组分工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团队合作精神。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通过本次试验让同学们对细菌有一个更深刻清晰的认识,了解形态特征,分布状态以及生活繁殖;2细菌培养基的制作以及一些简单的培养基分类,掌握培养基必须含有的元素;3无菌培养的操作,包括灭菌,无菌接种,这是本次试验成败的关健步骤;4斜面接种法和平板接种法的操作;5显微镜下细菌的观察,需要结合前面所学习的显微镜的操作。(二)实验难点1斜面接种法和平板接种法的操作,这个步骤学生第一次接触容易出现失误;2无菌培养的操作,包括灭菌,无菌接种,这是本次试验成败的关健步骤,而且在无菌操作中需要注意很多细节,无菌操作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3显微镜下细菌的观察,学生第一次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有可能找不到要观察的细胞。五、实验教学方法细菌培养是微生物教学中的一项基本技能,这一问题涉及细菌的分布、细菌的营养、细菌的代谢、细菌的生长繁殖等各方面的细菌学基本知识,所以将细菌培养的实验教学安排在细菌学基本知识概述之后,为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打下理论基础。发展知识的运用能力”为目标,是一种问题解决、问题定向、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采用“解决教学法”和演示教学法等实验教学方法。六、实验教学过程教学内容(90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细菌的介绍与认识,明确本节的实验目的和原理(20分钟)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识教师展示由细菌引起的疾病图片与视频,引出本节内容我们以“细菌”为实验材料,培养并观察细菌。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兴趣。介绍本节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学生观看视频和图片,产生对细菌引起疾病的好奇,对细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明确本节实验目的并了解实验原理。细菌培养基的介绍和制作(15分钟)介绍培养基的分类依据,选择细菌培养基通过讲解演示的方法教学生制作细菌培养基思考并提前查阅资料,知道培养基是如何分类的,细菌培养基有哪些培养配方,通过观察教师操作,掌握制作培养基的方法。灭菌的重要性和方法(5分钟)教师通过对话,层层递进的设问“做实验前,为保证我们整个操作的无菌性,应该先做哪些灭菌工作,该采用哪种顺序更能方便我们操作者的实验过程?”学生通过思考知道不同的实验器材应采用不同的灭菌方法进行灭菌接种操作步骤(15分钟)教师通过演示和师生对话,引导学生学习斜面接种法和平板接种法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情景模拟,掌握斜面接种法和平板接种法,并掌握操作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细菌的培养(3分钟)因为时间的限制,课堂上简略向学生们介绍细菌培养所需要的时间、温度条件学生掌握细菌培养条件,知道如何判断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