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网“泄密”个人隐私|泄密个人隐私教育片观后感对于公民而言,社保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劳动者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然而,如果社保网的个人信息都不能得到保护,你会作何感想。“不知道用怎样的言语来形容我现在的心情,毕竟包含自己在内的全XX市民的个人身份信息都完全暴露在互联网上。”一位网友在帖子里沉痛地说道。这位网友所说的个人信息暴露,就是在社会保险网上信息服务系统中,不需要密码、仅凭社保号码或身份证号码便可以查询所有武汉参保人员的个人身份信息,包括个人姓名、居住所在地、就职单位、社保编号和身份证号码,以及大致的收入情况。记者第一时间联系该发帖人,试图通过各种方式与他联络,但是都没有得到回复。记者随后以一位闵姓武汉朋友的身份证号登录,发现这位朋友的个人社保信息在网站上一览无遗。网友所言属实。在随后的调查中记者发现,不只是武汉,类似的情况也在XX市出现。相对而言,XX市的漏洞显得“高级”一些:在XX市劳动和社会保障网上,查询所用的初始密码为个人社保编号。据社会劳动与保障部信息中心主任赵锡铭介绍,还有青海等几个省市的社保网存在类似的问题。“如果查询都如此不安全,那么如何让大家对社保信息系统感到放心。”一位武汉的网友在论坛上提出质疑。“低级”的漏洞据了解,武汉社保网查询系统是由XX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与华南资讯武汉分公司联合开发的,于2006年7月投入试用。在华南资讯公司网站上的新闻动态栏,记者还看到了当时“武汉‘金保工程一期’成功上线”的报道。报道中称:“此项目将在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上,依据国家金保工程网络建设要求,建成一个网络互联、信息共享、安全可靠的劳动和社第1页共4页会保障信息服务网络”。当记者电话联系武汉分公司负责该项目实施的雷先生时,他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只是对记者说:“我们不知道,你们可以找武汉社保信息中心的人了解情况”。记者随即联系了XX市劳动保障局信息中心,该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我们曾经和公安局沟通过这一问题,(不过他们认为)这些信息的公布不会对个人造成太大影响。”这位工作人员解释说,这个网站的开通会对那些给职工少买漏买社保的单位起到警示和监督作用。同时,为了方便普通市民进行查询,该网站对个人信息进行了核实以保证其准确性。“事实上,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设定密码也会给他们的查询带来麻烦。”他认为,密码设定之后既要有核实身份、交付密码的环节,还要在查询时反复输入,这些都给本来方便快捷的互联网服务带来了麻烦。对此,XX市的诸多网友不以为然。一位叫“退休老干部”的网友在msn告诉记者:“我们并不希望在享受便利的时候,不得不接受另一种风险。”作为社保信息化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东软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的市场中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该公司高级公关经理杨喜文表示,东软在进行系统研发时,已经充分考虑了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可是客户也会有他们自己的考虑。作为全国金保工程的实施监督部门,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对各地社保信息查询系统的建设和社保信息的安全问题提出过明确的要求:“社会保险的个人信息不能只通过身份证号就能查询,而是要设定相应的口令或密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主任赵锡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社保信息化建设之初,许多地方对个人信息的重视度稍嫌不够。”堵漏洞不难早在2004年6月,XX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网站开通并提供网上信息查询时,保护个人信息的功能就已经具备。据XX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信息技术部工作人员介绍,通过输入正确的身份证号码,参保人就能查询个人参保的基本信第2页共4页息,如出生年月、人员状态(是否在业)等。如果需要进一步查询个人的详细资料,如个人账户金额、养老待遇、历史缴费和待遇等,则必须向所在单位索取个人密码。对于已经停保人员,必须先续保,再向单位索取个人密码,方可进行查询。而单位在查询信息时,必须使用2004年度本单位申报缴费工资时由省社保局发送的单位密码。另外,记者在XX省劳动保障网上看到,对于个人信息的查询,该网站也采取了类似的保密措施。与广东、上海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