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第$期肉类研究弓浆虫(%&’&()*+,*)也称弓形虫。弓浆虫病是由弓浆虫引起的人畜禽共患的原虫病,很多野性动物都有易感性,宿主范围广泛,容易相互传染、传播。肉用家畜以猪、绵羊多见,猪表现急性症状时才易发现。猫科动物是唯一终末宿主,人、畜、禽和其他动物均是中间宿主。人主要是摄食患病畜禽未熟的肉或是经常接触猫而患病。人畜可经胎盘传给胎儿。人的病状(#)表现为:先天性感染可流产、早产、死产、畸形;脑积水、精神病、发热、惊厥、黄疸、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脑钙化、脉络膜视网膜炎等症状。后天感染更是复杂,淋巴结肿大、暴发型肺炎、脑脊髓膜炎、高低热、肝脾肿大、脑炎、脑膜脑炎、癫痫综合症、精神病、脉络膜视网膜炎等等症状。本病比丹毒、囊虫病、旋毛虫病等还要严重。中央电视台近两年已多次作过弓浆虫病知识讲座进行宣传教育,说明本病严重危害,威胁人们健康和牧业发展。弓浆虫在宿主细胞内发育繁殖,经过滋养体、包囊(这两个阶段内的虫体统称速殖子)、裂殖体、配子体、卵囊五种阶段形态变化。前两阶段在中间宿主体内无性出芽增殖,后三阶段在终末宿主肠壁完成有性繁殖。也有部分速殖子经肠壁进血管到全身进行无性增殖;速殖子也能直接经淋巴进入血液到全身进行无性增殖。中间宿主、终末宿主的肉产品、分泌物、排泄物都是重要传染源。本病是经肉传染人的肉源性传染病,因种种原因尚未列入肉品卫生检验、处理规程,故在屠宰检验方法、标准和处理上无章可循。现将病猪宰前症状、宰后病变特征、镜检形态、处理、预防作简要阐述。!宰前临床症状经了解,收购前的猪均无明显异常症状,或者因原来病情很轻未被发现,或者在潜伏期,在收购运输中被捆打惊吓、炎热饮水不足或寒冷饥饿及长途运输几天的折磨,使机体衰弱抵抗力下降而发病。病猪体温高,多在$#-".$!-/,精神不振,四肢无力,常呆立或卧地,有的四肢、头部阵发性抽动。小便少且黄,粪便少而干,个别拉稀。眼结膜潮红呈枝状充血,其他结膜暗红。心音快且无力,呼吸快,有的较困难。鼻孔有较多白色鼻涕流出,常有阵发性咳嗽。耳部、下腹、四肢、股内侧、尾部皮肤有不同程度淤血或出血呈紫红色或青紫色,手按压不退色。如不急宰或治疗,大都在$天左右死亡。我们在个体养猪户也发现,耐过#0天左右急性发病期后变成慢性的病情,生长缓慢,甚至不长,当地老百姓叫僵猪。常有癫痫性磨牙、抽搐,走动蹒跚等运动障碍,听力、视力明显下降以至失明。母猪还有流产、早产、死胎,个别还有畸形。除急性转为慢性病之外,还有寄生在脑部和眼内等器官的虫体(尤其是包囊)的慢性猪也有上述不同的病状。"宰后解剖主要变化!-#皮肤。宰前皮肤病变部位烫毛后呈暗红色,严重部位呈紫红色,按压仍不退色。皮下有渗出性片状出血和淤血斑。!-!淋巴结,具有特征性病变。全身淋巴结有不同程度肿胀,呈淡黄红色,较硬实,湿润。切面多汁,有不同程度鼓起,呈乳白色粘性胶样肿胀或髓样肿胀,分别呈灰红色、灰黄色或灰白色针孔大小坏死小点。其中以腹股沟、肠系膜、肝和胃等部位摘要本文阐述了猪弓浆虫病的宰前症状、宰后病变特征,以及检测鉴别方法和处理预防措施。关键词弓浆虫病检验处理预防猪弓浆虫病的检验与处理朱本志朱国平韩国亮任天睿(郑州郑荣食品有限公司,$0""01)检疫检验!"··!""#年第$期肉类研究淋巴结多见,尤其前两部位淋巴结较明显。腹股沟淋巴结可肿大!倍以上,切面鼓起、充血或出血,并有散在的灰白色或黄白色针孔大小病灶。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倍左右,常成串状,手感较硬,有的有弹性,切面常外翻,呈淡红色或棕红色水肿,有乳黄色或灰白色或灰红色粟粒大小坏死灶。!%&脏器,有轻重不同病变或坏死灶,其中以肺、肝、肾和胃明显。肺肿大湿润,间质明显增宽,充满淡白色液体,呈淡红色或暗红色或茶水色,表面有苍白或微红色气肿斑块,有出血点和紫红色、褐色淤血斑块,并且有针孔大小灰白色或灰黄色坏死灶,肺边缘呈明显水肿,切开有较多淡红色粘性液体和泡沫溢出,有的刮去可见粟粒大小黄白色坏死小点。肝脏呈较淡的铁锈色或紫红色肿胀,肝小叶大都模糊不清,表面有针尖至粟粒大小灰红色或灰黄色坏死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