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雨水一般都呈弱酸性,其原因是: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较多所以溶于水形成碳酸,由于是弱酸,而且二氧化碳溶解度为1:1,浓度不大,所以雨水的酸性不强,呈弱酸性。目前我国水资源极度短缺,很多城市都面临着水资源短表径流中污染物成分复杂,随机性很大。缺问题,而与此同时大量雨水资源却白白流失,雨水利用率掀起了利用雨水的热潮,这是一种新的开源节流技术,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由于我国很多城市面临的是水质性缺水,同时,雨水径2雨水的水质研究不足10%。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初就2.1天然降雨大气降水的水质组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域条件。在农村地区,大气层中的污染物较少,所以,降雨杂质相对较少,雨水的pH值为5.5~7.0;在城市地区,城市上空的降水可能混入煤灰、工业粉尘,受其影响,城市雨水酸性成分增大。一般初次降雨和久旱不下雨的地区,雨水中的杂质相对较多。总体来说,天然降雨是轻污染水,水中有机污染物较少、溶解氧接近饱和、钙含量低、总硬度小,经简单处理便可作为生活杂用水和工业用水。农村,通过收集集雨面雨水径流,储存到地下水窖,用于农作物的灌溉和家庭饮用,蓄集雨水的水质直接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农村蓄集雨水工程主要有甘肃实施的121雨水集“流工程”母亲水窖工程”万眼爱心水窖工程”“、“和宁夏实施的“窖水蓄流工程”以及陕西实施的“甘露工程”等。刘洪亮等对地窖水的水质研究发现,由于储存期过长,地窖水中色度和浊度较大,氨氮和微生物等指标往往超标[1]。杨瑞强等对甘肃榆中和定西地区的水窖水质研究发现,一般土窖及普通庭院水窖水的水质基本符合国家饮用水水质要求,但大肠杆菌数量往往超标;公路边水窖所蓄雨水的水质较差,其部分有机污染物含量超标,不宜长期饮用[2]。安熙兰等对甘肃通渭县部分的水窖中的水体研究指出,布局不合理及窖藏时间过长的水窖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氮平均值分别超标7倍和污染物主要来自人畜粪便、生活污物、杂草残体等[3]。武福学等指出,采用新建混凝土集流面和水窖集蓄的雨水在半年之内pH值偏高,但其平均值在允许的范围内;监测的20种卫生指标除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超标外,其余18种指标完全达到了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其中15种指标达到了二级水质标准[4]。可见,我国的水窖蓄水水质总体较好,但仍需加强管理,并且不宜储存过久。含量和影响因素等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1981~1983年美国EPA投入1.5亿美元进行的“全美城市雨水径流项目”研究[5-6],在许多城市大规模地收集分析雨水径流水质数据,研究污染情况及控制对策。Sansalone认为,城市路面径流中的污染物通常有固体物质、营养物质、重金属、油脂、细菌流水质状况直接影响雨水利用途径和成本,因此很多学者对雨水径流水质能否满足使用要求进行了研究。笔者从雨水径流污染原因、雨水径流水质状况和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措施等方面介绍雨水水质研究进展。1雨水径流的污染原因2.2农村蓄集雨水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西北缺水降雨径流污染是指降雨淋洗大气、冲刷地面与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而造成水环境污染。城市不同都会导致径流水质产生很大差别。按照降雨历程,雨水径流污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雨水水质情况比较复杂,地域、汇水面、季节、降雨特征等的1.1大气污染是指直接由降水带来的污染。这取决于城市的空气状况,也可能由大气的迁移,从外域带入。近年来,生活、生产中的燃煤、燃气及燃油量不断增加,工厂、汽车等排放的废气、粉尘等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雨水在降落过程中对大气起到淋洗作用,空气中的粉尘颗粒物、可溶性有害气体随雨水降落至地面,对水质很好的雨水造成污染。1.2屋面材料的影响和非降雨期屋面大气沉降物积累屋面材料对雨水径流水质有非常明显的影响,沥青油毡类屋面比水泥砖、瓦质类屋面的污染量高许多倍。房顶材料老化和夏季高温曝晒,都会使径流中的污染物浓度显著升高,色度变大。在非降雨期,房屋面上会积累许多大气中的颗粒沉降物,降雨时,经雨水冲刷进入水体,造成污染。34倍,水体氧化能力弱,失去自净能力;细菌指标监测表明,1.3地表径流污染地表雨水径流水质及其影响因素更复杂。在农村,降雨对裸露土壤的冲刷,使附着在土壤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