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练习题一、单选题1.正常人的听觉器官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是()Hz(听域)。A.16~20,000B.5~29,000C.20~30,000D.15~43,0002.人的听觉是一个复杂的物理—生理—心理过程,常用()三种量来描述,这三种量是人对声音的主观感觉的要素。A.响度、频率、音色B.响度、音调、音色C.音调、频谱、音律D.普通音响、立体声、音色3.音调是人耳对声音调子高低的主观感受。人耳的音调感觉与声音的()相对应。A.强度B.泛音C.频率D.回声4.音色是人耳听觉的一种感受特性,代表人耳区别相同响度和音调的两类不同声音的主观感觉。人耳对音色的感觉决定于声音中()的数量、相对强度关系和分布。A.高频部分B.泛音各分量C.低音部分D.和谐音5.立体声技术是利用听觉的(),在放音时重现各种声源的方向及相对位置的技术。A.方位感B.灵敏度C.分辨力D.听力曲线6.传声器是一种将()转换为电能的能量转换器件。俗称话筒、麦克风。A.机械能B.热能C.内能D.势能7.电容传声器是依靠()量的变化而工作的。A.电容B.电阻C.电磁D.电池8.使用传声器时,传声器的输出阻抗与放大器的输入阻抗两者()是最佳的匹配。A.相同B.5:1C.2:1D.100:19.高阻抗式传声器传输线长度不宜超过5米,低阻传声器的连线不宜超过()米。A.100B.50C.25D.1010.录音机一般机型的频率响应在()Hz(赫兹)之间。A.30~16000B.10~10000C.125~6300D.20~1200011.激光唱机信噪比一般都大于()dB。A.90B.50C.45D.3012.扩音机的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A.信号处理、功率放大、电源B.解调器、放大器、电源C.前置放大、功率放大、变压器D.前置放大、功率放大、电源二、判断题1.将人耳感觉器官能听到的各种频率声波的最低的声压值连成一条曲线,称为闻阈曲线;对各种频率声波所能忍受的最高声压值并连成一条曲线叫最大可听阈,将人耳对于响度过大以至难以忍受的各频率声波的声压值同样连成一条曲线,称为痛阈曲线。比它再强的声音就要引起痛觉。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2.对不同频率音响的人耳听觉响应是不同的,频率越低或越高,响度感觉越差,而对中高频率(1kHz~5kHz)的声音相对比较灵敏。人耳听觉的频率响应不是平直的,而且声1压级不同时,听觉频响也不同。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3.音调是人耳对声音调子高低的主观感受。人耳的音调感觉与声音的频率相对应。频率高,音调高,声音听起来“尖”;频率低,音调低,声音听起来“低沉”。在复合音中,音调决定于基频频率。但是,音调的高低感觉与声音频率之间不存在线性的对应关系,而是呈一种对数曲线的对应关系。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4.人耳对音色的感觉决定于声音中泛音各分量的数量、相对强度关系和分布,当许多不同乐器同奏一曲时,尽管它们所发出声音的基频频率相同,人们还是能分辨出各种乐器的不同声音特色,这正是由于其它频率分量(或泛音各分量)的多少和大小比例不同的缘故。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5.人们是用两只耳朵同时听声音的,当某一声源至两只耳朵的距离不同时,此时两只耳朵虽然听到的是同一声波,但却存在着时间差(相位差)和强度差(声级差),它们成为听觉系统判断低频声源方向的重要客观依据。由于到达两耳处的声波状态的不同,造成了听觉的方位感和深度感。这就是常说的“双耳效应”。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6.在便携式立体声装置中,由于两扬声器距离较近,影响立体声效果,此时可利用界外立体声原理加入立体声展宽电路,将左、右两个声道的信号各取出一部分,通过一定的相移和延时后,再相互交叉地输入到另一声道,这样可以获得了比两扬声器距离更为宽阔的声音感觉效果。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7.扬声器不能把原来的声音逼真地重放出来的现象叫失真。失真有两种:频率失真和非线性失真。频率失真是由于对某些频率的信号放音较强,而对另一些频率的信号放音较弱造成的,失真破坏了原来高低音响度的比例,改变了原声音色。而非线性失真是由于扬声器振动系统的振动和信号的波动不够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