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08)VIP免费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08)_第1页
1/9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08)_第2页
2/9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08)_第3页
3/9
·标准·方案·指南·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08)摘要:文童介绍T2008年版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为临床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关键词: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图分类号:R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185(2011)12-0028—009doi:10.3969/j.issn.1672—7185.2011.12.017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近年来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许多研究表明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长期管理对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有重要作用。本“指南”是在我国2003年修订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基础上,参照2006年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循证医学研究的结果重新修订,为我国的哮喘防治工作提供指导性文件。1定义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和结构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2诊断2.1诊断标准①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②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③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④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⑤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增加≥12%,NFEV,增加绝对值≥200mLl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符合①~④条或④、⑤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2.2分期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临床缓解期系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2.3分级①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主要用于治疗前或初始治疗时严重程度的判断,在临床研究中更有其应用价值。见表1。②控制水平的分级:这种分级方法更容易被临床医师掌握,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以取得更好的哮喘控制。控制水平的分级,见表2。③哮喘急性发作时的分级:哮喘急性发作是指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诱发。其程度轻重不一,病情加重,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即危及生命,故应对病情作出正确评估,以便给予及时有效的紧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见表3。3常用药物简介治疗哮喘的药物可以分为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①控制药物:是指需要长期每天使用的药物。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抗炎作用使哮喘维持临床控制,其中包括吸入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全身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长效p,受体激动剂(LABA,须与吸入激素联合应用)、缓释茶碱、色苷酸钠、抗IgE抗体及其他有助于减少全身激素剂量的药物等;②缓解药物:是指按需使用的药物。这些药物通过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缓解哮喘症状,其中包括速效吸入D,受体激动剂、全身用激素、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短效茶碱及短效口服D,受体激动剂等。3.1激素激素是最有效的控制气道炎症的药物。28zhongguoshiyongxiangcunyishengzazhi,2011,18(12)万方数据表1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分级临床特点间歇状态(第1级)轻度持续(第2级)中度持续(第3级)重度持续(第4级)症状<1次/周短暂出现夜间哮喘症状≤2次/月FEV。占预计值≥80%或PEF>/80%个人最佳值,PEF或FEV。变异率<20%症状≥1次/周,但<1次/d可能影响活动和睡眠夜间哮喘症状>2次/月,但<1次/周FEV.占预计值≥80%或PEFI>80%个人最佳值,PEF或FEV。变异率20%~30%每日有症状影响活动和睡眠夜间哮喘症状≥1...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08)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