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管理学教研室熊主武提高消费需求比重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要素二当前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三实现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要素(一)GDP及其核算方法1.GDP:一国内部一年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劳务的总和,称为国内生产总值.(GNP:一国国民一年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劳务的总和,称为国民生产总值)2.GDP的核算方法支出法:从产品的使用出发,将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起来,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方法.收入法:从收入的角度出发,将生产中所形成的各种收入加总起来,计算出GDP的方法.(二)构成GDP的基本要素1.两部门模型居民企业企业向居民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居民向企业购买各种产品与劳务居民金融机构企业储蓄投资企业向居民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居民向企业购买各种产品与劳务两部门经济中国民经济均衡条件:投资=储蓄政府2.三部门模型居民金融机构企业企业向居民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居民向企业购买各种产品与劳务储蓄投资税收支出税收支出三部门模型中,国民经济均衡运行的条件,除了要保证投资=储蓄之外,还必须做到:税收=支出若一国经济是封闭运行的(没有对外交往),则一国经济总量从总需求的角度可以分解为: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支出三个方面。3.四部门模型政府国外居民金融机构企业税收支出进口出口出口进口储蓄投资企业向居民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居民向企业购买各种产品与劳务支出税收在开放的四部门经济模型中,若要保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不仅要求:投资=储蓄、税收=支出,而且还要使进口=出口。通过对四部门经济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一国经济总量从总需求的角度可以分解为: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支出、出口四个方面。社会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从最终意义上看,政府财政支出总是用于消费、投资,所以,以上等式可简化为于是,从需求看一国经济总量即GDP就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要素构成,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社会总需求=消费+投资+出口二当前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既然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那么它们各占多大比重才是合理的呢?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在这三方面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实现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又有何意义?(一)问题——“两个比重”偏低十七大报告: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我国劳动和资本的分配关系中,历经20余年积累放大,形成了目前消费比重偏低、投资比重偏高、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局面,也从一个方面扩大了收入分配差距。1.劳动收入增长低于GDP增长•江苏、浙江如此,中国也如此•分配率: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日本1999年分配率为54.18%,美国2000年分配率为58.31%,德国2000年分配率为53.84%,英国2000年分配率为55.27%。•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宋晓梧指出,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1980年、1990年和2000年分别为17%、16%和12%。2000年到2003年,这一比重虽略有上升,但依然徘徊在12%-12.5%之间。工资总额(亿)GDP(亿)分配率(%)04年05年04年05年04年05年北京1315.11520.14283.316886.3130.7022.07江苏1050.31252.115403.218305.76.826.84浙江1003.11298.41124313437.98.929.66湖南523.2591.55612.266511.349.149.08全国169001979013658418395612.3710.761980-2005中国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比较表(%)年份GDP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807.812.716.6198513.51.57.819903.88.41.8199510.54.95.320008.06.42.120028.013.44.8200510.712.110.2分阶段算术平均增长率(%)年份GDP城镇居民收入农民收入1978-19909.207.538.731990-20007.946.014.412000-20038.159.333.85•1978-1990,1990-2000年所有收入的增长均低于经济增长;•2000年至200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偏差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