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创新演练·大冲关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地表景观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而产生的地域分异是()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解析: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形成的自然带是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答案:A2.下列描述的植被变化属于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的是()A.秦岭南坡比北坡林木茂盛B.横断山区垂直自然带谱明显C.坐火车看到从连云港到乌鲁木齐沿途植被明显变化D.乘飞机看到从海南省到黑龙江省的漠河沿线植被发生明显变化解析: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一般表现为东西方向上的自然带的差异。答案:C“”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3~4题。3.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4.塞北到江南景观的差异,产生的基础是()A.水分B.光照C.土壤D.热量“”“”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从塞北到江南的变化属于沿纬度变化的方向进行更替,不同纬度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不同,从而引起植被等地表景观发生变化,表现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答案:3.A4.D“”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回答5~6题。5.与①处自然带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A.暖流B.山脉迎风坡C.大气环流D.寒流6.④地自然带的名称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热带草原带D.温带草原带解析:①是热带雨林带,由于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因此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带;②是热带草原带,③是热带荒漠带,④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答案:5.D6.B右图是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据此完成7~8题。7.若图中的虚线表示雪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B.a坡是向阳坡,b坡是迎风坡C.b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D.b坡是向阳坡,a坡是迎风坡8.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则山麓的气温T(T冬表示冬季最低气温,T夏表示夏季最高气温)应是()A.T冬<0℃B.T夏>18℃C.T冬<18℃D.T夏<18℃解析:第7题,图中各自然带(积雪冰川带除外)均在b坡分布较高,说明b坡为向阳坡;雪线在b坡分布较低,说明b坡降水较丰富,应为山地的迎风坡。第8题,永久性冰川的下界即雪线处的温度应不高于0℃,因而其山麓的最高温度(夏季温度)不能超过18℃。永久性冰川是否存在不能看冬季,应当取决于气温最高的夏季。答案:7.C8.D下图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读图,回答9~10题。9.图中山地年降水量()A.随海拔升高而递减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①10.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④D.③和④解析:第9题,影响山地降水量垂直变化的因素主要有:气温、海拔、坡向等。由图可知,图中山地降水量最大值出现的海拔各不同;变率最大的是③山脉,应选C项。第10“”“”“”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提取我国山麓景观图中各山脉的平均降水量等有效信息。由图可知,①山脉的平均降水量在200mm左右,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基带可能为温带荒漠带;③地降水量为1400~1800mm,位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答案:9.C10.B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1~12题。11.图中①地所处的自然带是()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D.热带季雨林带12.图中①②③三地自然条件相比较()A.②地降水最多B.只有③地的植被为森林]C.①地年均温最低D.②③两地均受暖流影响解析:从图中信息看,①处位于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沿岸有寒流流经,应是热带荒漠带,②处位于温带地区大陆西岸,应是温带森林带。③地应为温带草原带。答案:11.C12.A二、综合题(共40分)13“”.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图中自然带的名称是:(5分)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2)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洲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