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学影像诊断学》四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医学影像诊断学》四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医学影像诊断学》四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医学影像诊断学》四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520180课程名称:医学影像诊断学英文名称:MedicalDiagnosticImaging课程性质:专业课总学时:180学时(理论学时:90学时)学分:10.0学分适用专业:四年制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预修课程(编号):系统解剖学(010101Y)、人体断面影像解剖学(0101160)、临床医学概论(1010312)。建议教材:《医学影像诊断学》,白人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课程简介: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线,不久即被用于人体疾病的检查,并由此形成了放射诊断学。至今,医学影像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近三十年发展迅速。目前影像诊断不单是依靠形态学变化,还可以依靠功能和代谢的改变,是一个综合诊断的体系。影像诊断实现了数字化成像、远程会诊、计算机辅助检测和计算机辅助诊断。作为一名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一定要明确医学影像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地位,明确影像技师在影像诊断中扮演的角色,确保医学影像图像的质量。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为白人驹、张雪林主编的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医学影像诊断学》第3版,内容分总论、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乳腺、消化系统和腹膜腔、泌尿生殖系统和腹膜后间隙、骨骼肌肉系统、儿科病变十大部分。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医学影像诊断学的成像原理和影像分析方法,了解2各种影像诊断的检查方法及熟悉其使用原则,掌握各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和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理论讲课和实习读片在课时节安排上定为1:1,总学时180,理论课90学时,见习课90学时。理论课采用启发诱导式讲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要求讲课教师语言生动活泼,方式灵活多样,尽量使用多媒体及典型图片施教,力求形象化。读片见习采用小组集体读片及共同讨论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活跃见习气氛,在每个系统结束后,进行简短的病例讨论,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二、教学内容与要求二、教学内容与要求二、教学内容与要求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总论总论总论总论(一)目的要求:熟悉不同成像技术的特点和临床应用;掌握不同成像技术和方法的比较及综合应用,医学影像诊断原则和正确书写医学影像诊断报告。本章重点:不同成像技术图像特点和临床应用,不同成像技术和方法的比较及综合应用,医学影像诊断原则和正确书写医学影像诊断报告。本章难点:不同成像技术图像特点和临床应用、不同成像技术和方法应用。(二)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见习课3学时。(三)教学内容:1、基本概念或关键词:数字化成像,X线图像,灰度,像素,密度分辨力,亨氏单位,窗宽,窗位,部分容积效应或部分容积现象,弛豫时间,T1加权像,T2加权像,质子密度加权像,流空效应。2、主要教学内容:⑴不同成像技术的特点和临床应用:X线图像的特点和临床应用,CT图像的特点和临床应用,MRI图像的特点和临床应用。⑵不同成像技术和方法的比较及综合应用:不同成像技术和方法的比较,不同成像技术和疗法的综合应用。⑶医学影像诊断原则和正确书写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医学影像诊断原则,正确书写影像诊断报告。(四)见习内容:3参观各医学影像科室,了解科室工作流程、影像新进展,PACS系统在影像科的应用情况,如何操作PACS系统以及各种成像技术和方法、如何选择。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一)目的要求:熟悉中枢神经系统正常与异常X线表现;掌握中枢神经系统正常与异常CT、MRI表现。本章重点:颅内肿瘤、颅脑外伤及脑血管性病变。本章难点:颅内肿瘤。(二)学时安排:理论课15学时,见习课15学时。(三)教学内容:1、基本概念或关键词:颅内肿瘤。2、主要教学内容:⑴正常影像学表现:X线、CT、MRI。⑵异常影像学表现:X线、CT、MRI。⑶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X线的应用价值和限度,CT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