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卷第1期2011年2月贵阳医学院学报JOURNALOFGUIYANGMEDICALC0LLEGEVO1.36No.12011.2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临床分析钱红波,胡选义,吴观生,李学军,陈黔苏(贵阳医学院附院心血管外科,贵州贵阳550004)[摘要]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方法和围手术期处理经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方法:收集2007年9月~2010年2月我科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资料,对术前准备、手术要点和术后处理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全组67例患者,手术治疗59例(88.06%),手术死亡5例(占手术患者8.47%),死亡原因:肺动脉高压危象3例,低心排2例。结论: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死亡率较高,主要死因是肺动脉高压危象和低心排,严格的手术指征和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可能会提高生存率。[关键词]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中图分类号]R54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2707(2011)01-0067-04肺动脉高压是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死亡率高达12.5%一22.7%¨J。肺动脉高压发展至艾森曼格综合征,则失去手术机会(除肺移植或心肺联合移植外)。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方法和围手术期处理经验,寻求规范的诊断标准和统一的治疗方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1资料与方法1.1资料2007年9月~2010年2月,共收治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285人,选取肺动脉收缩压/体循环收缩压值(SPAP/SABP)大于0.75为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共67例为研究对象,男4O例,女27例,年龄8月~27岁,体重4~62kg,单纯室间隔缺损37例,房间隔缺损3例,动脉导管未闭5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7例,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5例,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1例,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5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3例,主肺动脉窗1例。1.2方法1.2.1术前准备术前给予氧疗、控制肺部感染、强心、利尿、降肺动脉压等处理,准备时间2~3周。对于静息性紫绀或多普勒超声心动图(UCG)提示双向分流12例患者进行了右心导管检查。现工作单位:安徽省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胸心外科,安徽芜湖2410011.2.2手术方法5例单纯动脉导管取正中切口在心包内结扎,其余病例均常规建立体外循环下进行,3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在心脏未停跳下修补,5l例采用浅一中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心肌保护:经主动脉根部灌注0~4℃4:1含血停搏液或Thomas医院停搏液,首次剂量每分钟15~20ml/kg,以后每隔30min再灌注,剂量为首次一半。调节pH值维持于7.35—7.45,Hct维持于0.25—0.30,平均体动脉压(所有患者均采用右侧桡动脉有创监测血压)40—80mmHg,采用浅低温或中低温。体外循环时间31—123min,平均(75.9±16.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l9—55min,平均(31.2±6.7)min。术毕42例自动复跳,9例电除颤1—10次(5—20J)后复跳。动脉导管合并其他心脏畸形的,有5例经肺动脉切口从血管内缝补导管缺损,另2例由心包内直接结扎。1.2.3术后处理患儿术后均用MAQUET呼吸机辅助,给予过度通气,延长呼吸机辅助时间,维持较高的氧分压和相对较低的二氧化碳分压,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常规以微量泵持续滴注多巴胺每分钟5一l0kg、多巴酚酊胺每分钟5—1Okg,硝普钠每分钟0.5~5.0g/kg、前列腺素E1每分钟0.05—0.2g/kg。每3h胃管注人西地那非0.3mg/kg,能进食后改为口服。应用咪哒唑仑(0.1~0.2mg/kg)、芬太尼(10—20g/kg)、维库溴胺(0.1mg/kg)、杜非合剂、10%水合氯醛、鲁米那钠、异丙酚(小于3岁不用)等充分镇67贵阳医学院学报36卷静,不用吗啡。1.3观察指标观察手术修补心脏缺损前后肺动脉压力变化、术后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人数、存活人数与死亡人数。1.4统计学处理所有指标均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4-标准差(x±s)表示,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用进行分析。2结果67例患者,手术治疗59例(88.06%),未行手术治疗8例(11.94%),其中7例进行心导管检查,提示平均肺动脉压75~95mmHg,SPAP/SABP>1.2,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