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旦垦盘查旦第25壹第l2期ChinJPractOphthalmol,December2007,Vol25,No.12先天性双上转肌麻痹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探讨吴倩于刚李子江陶荣漆雅张诚朋兰志辉高淑琴【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双上转肌麻痹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原则。方法根据患儿不同斜视程度设计不同的手术方案,一次或多次完成手术,同时观察术前术后的斜视及双眼视觉。结果l6例病人中,仅l例为单纯垂直斜视,伴外斜者l0例,伴内斜者5例。所有病例术前检查均无双眼视功能及立体视觉。所有病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一次手术后完全治愈者5例;一次手术后基本治愈者6例。二次手术者5例,二次手术后完全治愈者2例;二次手术后基本治愈者3例。术后随防1个月至1年,仅有2例有双眼视功能。结论先天肚双上转肌麻痹以单眼上直肌、下斜肌同时麻痹为临床特点,垂直斜视度较大,常伴有水平斜视,手术本身第一次到位成功率较低,可能需二次或多次手术方能达到预期目的。所以,全面的术前检查,细致的手术设计是手术成败的关键。双上转肌麻痹病人多无双眼视功能,手术主要目的为美容效果。【关键词】双上转肌麻痹;斜视;手术’先天性双上转肌麻痹(DOubleeleVat0rparalysis)指一侧眼两个上转肌即上直肌、下斜肌同时麻痹,造成上转能力减弱,或不能上转,患眼出现下斜视,常合并水平斜视及上睑下垂。本病临床发病率较低,手术设计比较复杂,术后斜视矫正效果不确切。现将我们接诊的资料记录完整的16例手术病例总结如下。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系1995年至2006年北京儿童医院及张家口市眼科医院住院手术的患儿。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3岁~14岁;右眼7例,左眼9例。2.检查方法(1)视力:能配合检查者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查裸眼及矫正视力,并根据患儿不同年龄作美多丽或阿托品散瞳验光,有屈光不正者,配镜矫正,戴镜半年后手术治疗;弱视者行弱视训练,双眼视力基本平衡后再行手术治疗。(2)双眼视觉检查:检查双眼三级视功能及9个诊断眼位斜视度;Titemus立体视图谱:检查患作者单位:100045北京儿童医院眼科(吴倩于刚李子江漆雅陶荣张诚);张家口市眼科医院(兰志辉高淑琴)通讯作者:吴倩,E—mail:wuqian526@yahoo.com.cn·论著·者立体视觉。(3)斜视度检查:三棱镜加遮盖检查正前方33cm及6m斜视度。(4)眼球运动:检查双眼9个诊断眼位眼球运动情况,主要检查患眼在第一眼位和同向运动时上直肌、下斜肌的运动情况和上斜肌、下直肌的功能情况。(5)被动转眼试验:术前检查患眼下直肌有无机械性限制。(6)上睑下垂检查:检查双眼向上方、正前方、下方注视时睑裂大小,Bell征;同时观察健眼和患眼分别注视时的睑裂变化,当遮盖健眼,用患眼注视时,患眼上睑下垂消失,睑裂大小与健眼相等者,表示为假性上睑下垂;患眼上睑下垂无明显改善,睑裂大小无明显改变者为真性上睑下垂;患眼上睑下垂症状好转,但睑裂宽度小于健眼则为混合性上睑下垂。3.手术方法(1)患眼上斜肌断腱联合患眼下直肌后徙术。(2)健眼下斜肌断腱联合上直肌后徙术。(3)患眼下直肌后徙联合内、外直肌向上移位术(Knapp手术),此术式需二次手术完成。(4)患眼下直肌及健眼上直肌后徙术(5)对合并水平斜视者,可同时行水平肌肉手术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7年l2月第25卷第l2期ChinJPractOphthalmol,December2007,Vol25,No.12矫正水平斜视。(6)合并上睑下垂者于斜视矫正满意后再行上睑下垂矫正术。(7)由于手术需要在全麻下完成,患儿术中不能配合观察眼位,我们采用了直肌后徙加改良式调整缝线技术,用可调整缝线弥补术后早期的欠矫及过矫。4.治愈标准:治愈:术后残留垂直斜视度小于等于l0△。好转:术后残留垂直斜视度大于l0△、小于等于20△。无效:术后残留垂直斜度大于20△。结果l6例病人中,双眼视力正常者5例,患眼视力差者9例,双眼视力差者2例。其中ll例视力差的患儿中有6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弱视。所有病人术前均无双眼视功能及立体视觉。眼球运动:患眼内上转及外上转受限,同视机检查患眼内上转、外上转不能到位,垂直斜视显著。本组患儿仅l例为单纯垂直斜视,合并外斜者l0例,合并内斜者5例。垂直斜视度25△~90△,平均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