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工作实施意见为进一步加快*市气象事业发展,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快发展气象事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的社会公益事业。加快发展气象事业,对于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灾害损失,保障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市气象事业发展迅速,科技手段不断完善,预测预报能力显着增强,在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发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气象事业发展中还存在综合观测体系不完善,精细预测预报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气候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程度不高等问题。*市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城市,暴雨(雪)、雷电、冰雹、高(低)温、干旱、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都会带来严重损失。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快气象事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创造气象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不断提高天气监测预报和服务能力、提高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的能力,促进*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期间,*市气象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是。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和方向,以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按照“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一流服务”的要求,强化观测基础,完善服务体系,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保障水平,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轨道业务技术体制,实现气象整体实力进入省会城市先进行列的目标。当前,要重点抓好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加强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气象灾害防御,完善气第1页共5页象服务体系,提高气象科技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水平,实现气象事业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三、进一步加强气象服务能力建设(一)建设大气综合观测自动化体系。加快建设和完善陆地、高空和卫星相结合,自动化遥感、遥测一体化的全天候大气立体综合观测系统,加快先进大气探测设备和应急气象观测系统的组网建设。优先建设灾害多发区、城市南部水源涵养区及特殊区域大气监测网,提高对*市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沙尘暴、扬尘、酸雨等环境气象的监测能力。市气象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利用资源,共同构建覆盖广泛、资源共享的现代气象综合观测体系。(二)建设精细化气象预测预报体系。以提高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准确率为核心,以数值天气预报为基础,综合应用多种探测资料和预报预测技术,加快预报预测精细化进程,加强短时临近天气预报预警系统建设,进一步做好影响*市的暴雨(雪)、雷电、冰雹、大风、大雾、干旱、台风等突发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的预报预测预警工作。(三)建设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气象保障体系。各级政府要认真组织开展农业气候区划和气候风险区划评估工作,加快建立农村气象警报服务网络,尽快实施气象信息“村村通”工程,使气象灾害警报信息及时到村入户,减轻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各级气象部门必须把服务农村、农业和农民作为首要任务,认真抓好落实。要加快建设覆盖全市的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系统,开展干旱、渍涝及作物病虫害和重大动物疫病气象条件的研究和预测预报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气象保障。(四)建设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系。按照科学规划、实用高效的原则,构建全市人工增雨防雹立体化作业体系。重点在南部山区建设以火箭增雨(雪)作业、预警指挥、决策调度、信息传输、气象综合监测、效果评估和科研试验于一体的省级人工影响天气基地,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增加南部山区水分涵养区有效降水,实现保泉蓄水、造林绿化、净化空气和改善生态的多重功效。第2页共5页(五)建设公共气象服务体系。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构建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及有关研究工作,不断提高气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各级气象部门要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