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登池上楼》教学设计范文教材分析《登池上楼》是一篇自读性质的课文,是一篇山水诗作为山水诗,难能可贵的是,诗人在这首诗里,客观精致地描写出山水景物的原来面貌,而且在对景物描写时,将诗人的情感很好地融入在诗里面,情景交融。不过,诗歌的语言让人颇觉隐晦,为学生阅读带来一定的难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初步了解谢灵运山水诗的风貌;2.积累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过程与方法目标】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课文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育把握作品思路、熟读成诵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课文重要词语【教学难点】理清课文中的一些比方及典故的意义和所指。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课前准备PPT课件和纸质版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从山水诗写作谈起,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中已有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句,但只是片断的,后来进展的《楚辞》、乐府诗也没有把山水诗作为主要的描写对象去写,只有到了晋宋之际的谢灵运,山水景物才成为诗歌中主要描写对象,打开山水诗的新天地。二、作者介绍学生看课文注释①,再搜集有关课外资料,作简要介绍,老师补充:谢灵运:出生世家大族,骄纵自负,政治上雄心勃勃热衷权势,而有动荡的时代背景下,高傲、褊躁的`谢灵运一直郁郁不得志,最后终于由爵位的继承人沦落到永嘉做太守,在无奈的现实状况下终日以山水为娱,纵欢作乐。谢灵运是诗歌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第一个以山水景物为诗歌主要描写对象的诗人,别人称他为山水诗派的开山祖。三、提出具体问题再研讨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纷纷提出他们预习中所遇到的难题,总的来说,学生反映本诗难理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具体问题:1.课文一开头以“虬”与“鸿”下笔有何意义?2.诗人正沉醉在春的美景中,为何突然因联想到古代描写春景的诗句而引起感伤的?3.本文是一篇山水诗,它里面描写的山水景物有什么可鉴之处?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及有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沟通讨论的形式,弄清课文中一些比方、典故的意义和所指再确定问题的理解:1.“潜虬”是潜藏的龙,用来比方深藏不露,孤高自赏的人,实指下文中的退耕归隐。“飞鸿”是高飞的大雁比方奋进高飞、声名动世的人,即下文中的出仕有所作为联系下面两句,可知无论出仕进取还是退耕归隐,诗人都做不到,因此,课文以“虬”和“鸿”作比方,一开头就提出了进退两难的忧愁。2.“祁祁伤豳歌”与“萋萋感楚吟”两句诗都是写春景,“祁祁伤豳歌”的“豳歌”是《诗经》中的一篇,是周公在遭受流言时出居东都以避谗害时作的,有以周公遭遇暗喻诗人自身情况的意思。“萋萋感楚吟”是有感于《楚辞.招隐士》中的隐士生活。两句都是借用典故表示自己的感伤。3.作为山水诗,谢灵运不仅能客观精细描绘山水景物的外物,还以敏锐的笔触描绘出了景物微妙的变化,特别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鉴赏“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一句,池塘里生长出春天的嫩绿的草,这个“生”字,有一种正在向上长的动感更妙的是下一句的“变”字,它既是说,春天来了,园柳变了,发芽了,长叶了,变绿了;又是指在园中枝头鸣叫的鸟儿变了,种类变了,不再是喜爱在冬天活动的鸟,而是报春的鸟跳跃在枝头;不再是对严冬恐惧的呼号,而是对新春欢快的歌唱,像这些丰富的内容,这些微妙的变化这些动人的声响,在山水画里是很难表现的。四、整体把握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意。点拔:这首诗是作者做永嘉太守时久病初愈后登池上楼写的,诗中抒发了自己官场失意的颓丧心情,并表示决心归隐。2.说一说全文可分为几层具体内容是什么?全文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开头至“卧疴对空林”)进退两难,病卧永嘉;第二层:(“衾枕昧节候”至“园柳变鸣禽”)登楼而望,满目春色;第三层:(“祁祁伤豳歌”至结尾)触景生情,持操归隐。由此可得出全文写作思路:官场失意,登楼消愁——观赏眼前美景——触景伤情,持操归隐。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五、文言字词积累1.解释媚: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爱、怜惜”。响:动词“发出声响”。薄:迫近。怍:惭愧。徇:求。2.读音怍zuò疴kē衾qīn褰qiīn岖嵚qūqīn祁qí豳bīn六、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