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练习一》教学设计《练习一》教学设计1一、基本练习1、倍数和因数。练习第一题,找出15的全部因数和100以内15的全部倍数。你认为对于倍数和因数有哪些值得注意?2、第2题,一个数既是9的倍数又是54的因数,这个数可能是多少?(加强对倍数和因数的理解)3、第3题,分一分。4、1——20以内根据是不是2的倍数进行分类;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最小的质数是几?最小的合数是几?有一个数,既是偶数又是质数,这个数是几?有一个数,既是奇数优势合数,这个数可能是几?二、数学游戏:猜猜我是谁(1)我是比3大的奇数。我和另一个数都是质数,我们的和是15。(2)我是一个偶数,是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的乘积是18。(3)猜数游戏:一行6、7人到前面,给大家看出谜底,象上面一样,让下面同学给出谜面,这几个人可以抢答,直到给出的谜面足以确定这个数且有人猜到这个数为止。三、运用知识模型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第13页第5题。独立思考,全班讨论,明确实际上就是找90的因数。2、第6题。中间的数其实就是这三个数的平均数,因此它们的和必定是3的倍数。四、总结,阅读。阅读《你知道吗?》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阅读材料。教学反思:这里的练习课学生完成的比较好,在3、4题学生一点难度都没有,但在1、2题上学生还是有点费劲气,尤其是第二题,这里有好几个答案,对他们进行方法法的指导,学生终于可以顺利的找到全部的答案。《练习一》教学设计2内容:教科书第33——35页“练习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2、能力目标: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育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意识和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体验成功的欢乐。教学难重点: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教学准备:口算题卡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师:谈话引入。同学们要想学好数学,除了联系实际善于观察外,还要学习中善于合作沟通,互相帮助。同学们对“乘法”这个单元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掌握地不错,可是有部分同学需要大家的帮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一下这部分内容。二、引导学生总结自己乘法中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师:请同学们回顾本单元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生:小组讨论沟通。师:组织全班沟通。1、沟通乘法的口算方法。生1:变换算式。生2:把算式看作几个几相加。生3:先用零前面的数相乘,再添零。2、沟通乘法估算方法。生1:四舍五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生2:转变成已知乘法。3、沟通乘法计算方法。生1:把未知的乘法计算转化成已知乘法或加法。生2:用竖式计算。师:通过回顾,同学们对乘法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都掌握的较好,现在我们就利用掌握的知识来解决练习一的问题。三、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1、比一比,看谁算得快。师出示题卡,学生算课本33页1题。让学生用估算方法:课本33页6、7题。先用估算方法:课本34页10题。用计算方法:课本35页12题。师:用喜爱的方法计算。(运用竞赛的形式,提高积极性,做完后小组内沟通)2、先数填空:课本33页2题师:让学生独立填空,小组沟通填法。沟通填法把题中各数的0临时划掉,选数填空。特别化——以简驭繁的策略3、利用知识解决实际性生活中的问题。课本33页3——5题。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学生独立列式解答课本中提出的问题。小组沟通自己的解决方法。(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4、利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两步计算解答题。课本35页11、13、14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小组沟通。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要想学好数学你以后应该怎么做?板书设计(1)几个几相加口算(2)变换算式(3)先剩零前数再添0估算乘法(1)四舍五入计算(2)转变成整十数(1)转化成已知乘法或加法(2)用竖式教学反思:《练习一》教学设计3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P33—35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一的练习题目,使学生巩固本单元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