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中政治第三单元阶段质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1“”世纪经济报道》载文指出,分配关系改革最初主要是在按劳分配的框架内进行的,其深刻的意义在于否定了平均主义的分配观,肯定了基于劳动贡献大小形成收入差距的合理性。这反映在按劳分配的内容和要求上是()A.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B.以社会总产品作为分配对象[C.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D.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按劳分配原则的认识。从材料看,强调劳动贡献大小影响“”收入分配,这与按劳分配中以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的要求相符合,故C项符合题意;A项与题意无关;B项表述错误,按劳分配的对象是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的部分;D强调其地位,与题意无关。答案:C2.小张是一名国有企业的普通员工,年5月1日,他用自己的工资收入购买了中国工商银行的股票,并用所赚的钱在网上开了一家小店,由于经营有方,很快就营利了。材料中小张获得收入的方式依次是()A.按劳分配购买政府债券的利息收入按生产要素分配B.按生产要素分配银行存款利息收入按劳分配C.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D.按劳分配购买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非劳动收入解析:小张在国有企业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购买股票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开网店获得的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进行分配。答案为C项。答案:C3.某国有企业职工税后收入如下表(单位:元)项目年度工资奖金股息房屋出租其他投资合计[80002000100020000130009500250025002500200019000上表反映出()①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②个人收入与市场竞争无关③个人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④个人收入方式多元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个人收入情况的认识。从图表看,该职工为国企职工,可反映出其收入来自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①④符合题意。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个人收入与企业效益紧密相连,②表述错误,③符合题意。因而①③④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C4.针对生活用品价格上涨过快的情况,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各级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给低保对象发放临时价格补贴。这说明政府致力于()A.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B.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C.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D.不断提高经济效率解析:给低保对象发放临时价格补贴,是政府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通过财政手段使财富在收入主体之间转移,这有利于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的缩小,表明政府致力于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答案:C5.近年来,国企高管与普通员工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被称为限薪令)“”。对中央企业高管发出限薪令的依据在于()A.国有企业员工收入应贯彻按劳分配原则B.按生产要素分配不利于实现社会公平C.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D.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解析:对中央企业高管发出限薪令旨在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促进效率的提高,C项符合题意。答案:C6.江苏省华西村建村40多年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采用多种形式,确保村民收入年年递增。全村做到没有一个暴发户,也没有一个贫困户,家家都是余钱户。家家有人出国旅游,人人就业,安居乐业。美国客人来华西村访问时说:“”像这样的社会主义,我们也要!这一事实主要说明()A.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B.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C.目前我国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明显差别D.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分配方式中占主体解析:材料主要说明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使华西村实现了共同富裕,A、C、D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答案:B7“”.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增加对三农的投入,统筹城乡发展,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有人认为,公平就是消灭差别,有差别就不公平。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