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的注解内容提要一、古注出现的原因和意义二、古注的作用和意义三、古注源流沿革四、古注的名称(重点)五、古注的条例六、古注的内容七、古注的风格八、古注的常用术语(重点)九、怎样读古注一、古注出现的原因(一)历史与语言的隔阂。例如:(1)《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赵岐注:“折枝,案摩,折手节,解罢枝也。刘熙注:“折枝,若今之案摩也。”朱熹注:“为长者折枝,以长者之命折草木之枝。”(2)现代的“翻译”:《周礼》有官叫“象胥”、《国语》称为“舌人”。周秦有“遒人”,即“行人”之官,每年出外采访代语方言。(刘歆《与杨雄书》)(3)《诗·小雅·采绿》:“五日为期,六日不詹。”《方言》“詹,至也。楚语也”(4)杜甫《戏作俳谐体遣闷》“家家养乌龟,顿顿食黄鱼”。《尔雅义疏》:[鸬鹚],蜀人畜以捕鱼。(二)表达的需要《公羊传》: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师者何,众也。天子之居必以重大之辞大也。《墨子》:“梦者,卧而以为然。”《韩非子》有《解惑》《喻老》,《荀子》有“天论、礼论、乐论”。内容提要二、古注作用与意义古注可靠,今注之源。古人注——清代及之前的注释,用文言文写成,有一定的体例(简称古注)今人注——用现代汉语白话文写成,较为通俗(一般来说,可包括“五四”以来学者的注释,但解放后的较多)。(一)读懂古书的重要途径例1《左传·隐公元年》: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杜预注:“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侯伯之城,方五里,径三百雉,故其大都不得过百雉。”例2寤言不寐,愿言则嚏。(《诗经·邶风·终风》)汉·郑玄《毛诗笺》:“言,我;愿,思也。~当读为不敢嚏咳之嚏。我其忧悼而不能寐,汝思我心如是,我则嚏也。今俗,人嚏云人道我,此古之遗语也。”例3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皆主人筵几於庙,而拜迎於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於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听命,谓主人听使者所传婿家之命。○昏者,一本作“昏礼者”。婚礼用昏,故经典多止作昏字○“纳采”者,谓采择之礼,故《昏礼》云:“下达,纳采,用雁也。”必用雁者,《白虎通》云:“雁,取其随时而南北,不失节也。又是随阳之鸟,妻从夫之义也。”“问名”者,问其女之所生母之姓名,故《昏礼》云“谓谁氏”,言母之女何姓氏也。○“纳吉”者,谓男家既卜得吉,”与女氏也。○“纳徵者,纳聘财也。徵,成也。先纳聘财,而后昏成,《春秋》则谓之“纳币”。其庶人则缁帛五两;卿大夫则玄纁,玄三纁二,加以俪皮;及诸侯加以大璋,天子加以穀圭,皆具於《周礼》经、注也。“请期”者,谓男家使人请女家以昏时之期,由男家告於女家。何必“请”者,男家不敢自专,执谦敬之辞,故云“请”也。女氏终听男家之命,乃告之。(二)重新注释古书和检验新注是否正确的重要依据例1《中山狼传》:“吾非固欲负汝,天生汝辈,固需吾辈食也。”《说文》雨部:需,须立也。遇雨不进,止须立也。“须立,待也”。段注:“须立,待也,凡相待而成曰需。”可见“需”本义是“待”。例2叔武将沐,闻君至,喜。捉发走出,前驱射而杀之。公知其无罪也,枕之股而哭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杜预《春秋左氏传集解》:“公以叔武尸枕其股。”(三)能教给我们古书注解的方法(四)旧注包含着许多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例:既见君子,不我遐弃。《诗·周南·汝坟》唐·孔颖达《毛诗正义》:“‘不我遐弃’者,犹云‘不遐弃我’也。古人之语多倒,《诗》之此类众矣。”(五)阅读古注应注意的问题1.剔除糟粕2.去掉穿凿《诗·生民》不坼不副,是生后稷。说者曰::“禹契逆生,开母背而出。《谶书》又言:尧母庆都野出,赤龙感己,遂生尧。”3.克服烦琐刘宝楠《论语正义》:“子曰”二字,注一千言《汉书·儒林传》秦恭说《尚书·尧典》:“曰若稽古”四个字就是三万言。4.古注并非都正确,其中存在着不少错误,既要重视古注,又不能盲目相信古注。例1:“庄公寤生,惊姜氏。”《左传·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