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商不变的规律》教学反思(精选6篇)《商不变的规律》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能够发现理解商不变的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个规律解决问题。一、巧妙设计激发兴趣上课伊始,我带来了学生爱吃的糖,一下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们都想分到更多的糖,都选择了6000块糖,当翻牌儿后,有的孩子认为6000块多,有的孩子认为300人比3000人少,当孩子们细心观察后发现其实每一种分法的结果是一样多的。一个巧妙的设计不但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引发了孩子们的思考,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二、合作学习老师指导孩子们发现自己中计了,我疑惑地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一位同学迫不及待地说:“6÷3=2、60÷30=2、600÷300=2、600÷300=2”。就这样,本节课讨论的四个算式让孩子们说了出来。我接着提出问题:“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我热情地鼓舞同学们仔细观察,开动脑筋,团结合作,一定可以找到神秘所在。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说出了这些算式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的变化过程,这时,老师追问:“那么要想商不变,只能乘或除以10、100、1000吗?”同学们心领神会,拿起笔,用不同的算式开始了验证。验证之后,在大家不断的补充修改、完善下,同学们自己总结了商不变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质疑,我并没有亲自解释而是引起同学之间的争论,让同学自己发现、探讨,自己来解决疑问,在这种不断的提问、解答过程中,更加深了对商不变性质的进一步理解,更增加了学生之间高水平思维的沟通,让学生体会到课堂是大家学习探讨的天地,在这样的氛围里学习,孩子们是愉快的。三、反馈练习深化认识同学们掌握了商不变性质,我又和同学们一起进入了有趣的练习。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找朋友”这个环节,后来因为时间关系,孩子们没玩尽性,我打算在练习课上再带孩子们玩一玩,从而加深对商不变规律的掌握。《商不变的规律》教学反思2一、直入主题最初的教学设计有一个“猴王分桃”的教学情境,但我认为教学情境比较老化,同时情境的创设把学生放到一个的学习活动目标不是很明确的位置,所设计的问题也同样显得“泛”而不“精”,导致学生的回答漫无边际,难以实质性地触到商不变时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规律上去;因此,决定将“猴王分桃”的故事放入发散思维的环节中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直接从计算引入课题。这样的引入,学生能直接切入主题,并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观察、思考和发现隐含在算式中的变化规律;同时在学生观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规律时,不对学生的发现加以限制,而是及时引导学生验证、反思自己所发现的规律,肯定自己的成功,发现自己的不足,充分体现出数学教学的核心,实现培育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课堂教学效率明显得到提高。二、引导总结在总结规律的时候,不是急于总结归纳,而是让学生根据所发现的规律,写出一组商不变的除法算式,让学生在写算式的过程中感悟规律的真正含义和思考怎样把规律所蕴涵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学生写算式并没有泛泛而写,而是老师写出一个算式,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化,突出了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变化的规律又能更好地在汇报活动中帮助学生思考和理解,同样体现出老师的引导作用。三、渗透思想整个教学活动,贯穿着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载体,让学生在不断的观察、思考,沟通与讨论的学习过程中,掌握观察——思考——猜想——验证——应用的探究方法以及数学里的不完全归纳法等数学方法,并让学生在和谐、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民主、平等的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感受探究与发现的欢乐,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商不变的规律》教学反思3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和运用商不变的规律,为后面利用这一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打好基础.教材上很简单,就一个例题从中得出结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商不变。那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是本课的难点.在课堂上,我先出示100÷50=2,再让学生根据这个算式,你还能写出也等于2的算式吗?把学生写的算式分两块板书出来.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