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集合的概念与运算教学目标: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2、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3、了解属于、包含(包含于)、真包含(真包含于)、相等关系的意义;4、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5、能利用集合中的元素的性质解决问题;6、掌握集合问题的常规处理方法。教学重点:集合中元素的性质,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教学难点:集合语言、集合思想的运用。教学过程:考点一、集合的概念1、集合的定义:某些指定的对象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常见集合: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2、集合中元素的三个性质(1)确定性(2)互异性(3)无序性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集合中的元素常用小写拉丁字母表示。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如果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根据元素个数,集合可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5、注意:(1)注意集合表示的列举法和描述法在形式上的区别。列举法一般适合于有限集,描述法一般适合于无限集;(2)集合与空集的区别与联系:。6、解题方法:(1)解决集合问题,首先要弄清楚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2)弄清集合中的元素的本质属性,能化简的要化简;(3)抓住集合中元素的三个性质,对互异性要注意检验;(4)正确进行“集合语言”和“普通数学语言”的相互转化。知识运用:1、设集合,试判断集合A与B的1关系。解:注:本题中,若将条件N改为。2、下列表达是否正确,说明理由:(1);(2);(3);(4)。3、(05湖北)设P,Q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若,,则P+Q中元素的个数是(B)A、9;B、8;C、7;D、64、(06山东)定义集合运算:。设集合,则集合中所有元素之和为(D)A、0;B、6;C、12;D、18考点二:子集、全集、补集的概念1、子集与真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记作,即A是B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任何一个集合是它自身的子集,即。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就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2、全集与补集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记作。如果集合S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常用U表示。3、注意:(1)子集与真子集的区别与联系;(2)全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个全集又可以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或真子集,是我们为了研究集合关系临时选定的一个集合;(3)补集(全集)与集合I的关系。2知识运用:1、(05北京海淀)设全集,集合,,则a的值为(C)A、2或-8;B、-8或-2;C、-2或8;D、2或82、(06上海)已知,集合,若,则实数m=___4____。3、(05湖北)设P,Q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若,则P+Q中元素的个数为()A、9;B、8;C、7;D、64、设全集,集合,且,求实数a的值。5、集合的真子集的个数为()A、16;B、8;C、7;D、4考点三:集合的运算1、交集及其运算性质2、并集及其运算性质3、注意:两个集合的并集,相同的元素只出现一次,不能违背元素互异性。4、解题方法:(1)求交集、并集、补集,要充分发挥数轴或文氏图的作用;(2)含参数的问题,要有讨论的意识,分类讨论时要防止在空集上出现问题;(3)集合的化简是实施运算的前提,等价转化是顺利解题的关键。3知识运用:1、(06安徽理)设集合,则()A、R;B、;C、;D、2、(06安徽文)设全集,集合,则()A、;B、;C、;D、3、(06福建文)已知全集,且,则()A、;B、;C、;D、4、(06辽宁文)设集合,则满足的集合B的个数为()A、1;B、3;C、4;D、85、(06全国理)已知集合,则()A、;B、;C、;D、6、(06陕西理)已知集合,集合,则()A、;B、;C、;D、例题讲解例1、设集合,若P=Q,求x,y的值及集合P,Q。4例2、若集合,集合,且,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例3、设全集,若,,则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例4、已知集合,则。例5、已知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