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古代讼师的机智故事VIP免费

古代讼师的机智故事_第1页
1/9
古代讼师的机智故事_第2页
2/9
古代讼师的机智故事_第3页
3/9
《古代讼师的机智故事》古代讼师亦称词家、法家、歇家、状师、刀笔吏(“律师”则指高僧),属于社会需求迫切但又没有什么合法地位的职业群体,经常要冒被处刑罚的风险求得生意,因此出招往往不择手段、声誉欠佳;其中也确有为民伸张正义的民间英雄。据明·徐復祚《花当阁丛谈》云:“俗既健讼,故讼师最多。然亦有等第高下,最高者名曰‘狀元’,最低者曰‘大麦’。然不但‘狀元’以此道获丰利、成家业;即‘大麦’者,亦以三寸不律,足衣食、赡俯仰,从无有落莫饥饿死者。”《清稗类钞·狱讼类》中,提及“讼师有三不管”原则:“刀笔可为,但须有三不管耳。一,无理不管。理者,讼之元气,理不胜而讼终吉者未之前闻;二,命案不管。命案之理由,多隐秘繁,恒在常情推测之外,死者果冤,理无不报,死者不屈,而我使生者抵偿,此结怨之道也;三,积年健讼者为讼油子,讼油子不管。彼既久称健讼,不得直而乞援于我,其无理可知,我贪得而助无理,是自取败也。”流传的《讼师秘本》也告诫讼师:“凡作状词之人,甚不可苟图一时润笔之资,坑害生灵。致两家荡产倾家,大小惊慌不宁。眼前虽得钱度活,而自已方寸有亏,阴骘损坏。”看来讼师自有职业规范。本文搜集一些记述讼师事迹(劣迹)的故事轶闻,从中可窥见当年他们的职业环境、思维方式、办案技巧。○伪造现场《客窗闲话》记载一个讼师故事:富人某甲有个穷亲戚某乙,经常耍无赖上门讨要钱财。一天晚上,某乙在门外吵闹要钱并威胁说:“再不开门我就在你家门前上吊了。”某甲不信,没开门,某乙假装上吊,不料真的就吊死了。某甲开门看见死人,急忙跑去找到讼师求救。讼师说,你去把死尸解下来。某甲回去解下又来问讼师。讼师说,你回去再给挂上吧,并教他如何应对。天亮后里保发现尸体,认为发财机会来了,把某甲抓到县衙里告官,某甲按照讼师教的法子,只管哭着申诉清白,要求验尸。验尸报告呈上堂去,县官大怒,骂里保道:“尸体脖颈缢痕有二,一浅一深,是你移尸以图讹索。”于是命令把里保揍了一顿,让某甲出钱葬了某乙结案。○貂蝉之貌有个人被父亲告到衙门里,告他忤逆,这可不是小罪名,弄不好要送命的。那个人吓得要死,跑去找到讼师求救。讼师说:“父亲可以告儿子,儿子却不能告父亲。”讼师问那个人,你有妻子吗?那人说有,还很年轻漂亮呢。讼师说,你写几个字我看看。那人随便写了几个字。讼师看了,叫他伸手,模仿他的笔迹,在他两个手心里都写了字,然后教他就这么握着拳头去见官,并警告说:“我给你手心写的符咒,你自己绝对不能看,看了就不灵了。”到了公堂上,那人照讼师的教导一句也不申辩,只是哭了又哭。县官气了要打,他就膝行而前,伸开手给官看,官看其左手写“妻有貂蝉之貌”,其右手写“父生董卓之心”。叫他写几个字,核对他掌中,字迹相同。于是县官骂老头说:“老而无耻,何讼子为?其速退,勿干责也。”○疙瘩老娘《小豆棚》记载湖州女讼师“疙瘩老娘”的故事:疙瘩老娘是个寡妇,也是个远近闻名的刀笔讼师。湖州有一个富家的年轻儿媳,丈夫死了后想改嫁,而公公不允许,强迫她守寡。儿媳向疙瘩老娘求援。疙瘩老娘向她要了一千六百两银子,写了一张十六字的状子:“氏年十九,夫死无子,翁壮而鳏,叔大未娶。”按照当时法律,公公与儿媳私通是死罪,而弟弟娶寡嫂也是死罪。这张状子呈上去,县官立即命令允许儿媳改嫁。还有一次,江北地方连年歉收,米贩纷纷到江南地方收购粮食。江南人怕米价高涨,禁止大米出境,结果形成诉讼。米贩也去向疙瘩老娘帮助,疙瘩老娘索要三千两银子,写一张状子呈上,第二天县衙门就下令不得阻止粮食出境。那张状子是骈文,里面有一联说的是:“列国纷争,尚且移民移粟;天朝一统,何分江北江南。”对仗工整,说理透彻,叫人拍案叫绝。吴姓富人蓄养戏子。戏子问吴:“如果捉到窃贼用何法惩罚?”吴说:“应倒悬起来用陈醋灌鼻中,才会说实话。”有一个傻头傻脑的人来看戏,夜深人散还不走。戏子以为是窃贼,问他不答,遂照吴法灌醋而死。告官验尸,原来是某村的书生。官府把吴抓住刑讯,屈打成招。吴的儿子前往湖州求疙瘩老娘,奉以多金,遂为捉刀代笔写状词。其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古代讼师的机智故事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