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电磁转换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和方向。2.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3.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4.能用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节次教学要求程度说明一、磁体与磁场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了解磁场也是一种物质。2.通过观察,了解磁化现象。3.通过实验,认识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会判断磁场的方向。4.知道地磁场及地磁场的南、北极。5.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现象的研究成果及研究磁现象的方法,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ⅡⅠⅡⅠB认识磁场,只是为了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无须对磁场做过多的解释。不需讨论磁化过程及去磁问题,只要初步认识磁化现象及被磁化的物体具有磁性。二、电流的磁场1.通过实验,认识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2.通过实验探究,学会判断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方向的方法,会应用安培定则。3.能解释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4.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体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科学方法。ⅡⅢⅢB不需运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三、磁场对电1.通过实验,知道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使通电线圈转动起来的原因。3.通过分析,了解换向器在使通电线圈持续转动ⅠⅡⅠ只需知道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且磁场力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不需了解它们间的具体流的作用电动机时所起的作用。4.通过自制小电动机及对换向器作用的分析,知道电动机在工作时的能量转化,体验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B关系。分析换向器的工作原理是为了知道它在自动改变线圈中电流方向时的作用,无须对通电线圈的转动做过多的分析(即受力分析及转动力矩的分析)。四、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1.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理解磁场对通电线圈的作用。2.通过独立操作,学会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了解电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进一步认识到换向器的作用。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乐于和敢于动手的能力,逐步形成动手、动脑做物理的意识。ⅢCⅢC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必须独立操作。五、电磁感应发电机1.经历探究活动,知道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以及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感线的方向、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有关。2.通过观察,了解发电机是怎样工作的,知道发电机工作时能量转化的过程,知道我国供电系统的交流电频率,能区别交流电与直流电。3.通过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过程,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了解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方法,初步形成创造发明的意识。BⅡⅡB只需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感线的方向、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有关,不需掌握右手定则。教案设计备课时间:2009年_2月6日总备课第_1_课时单元、章、节16.1教学内容磁体与磁场需课时_2_课时第__1__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性、磁体2.知道磁极、及磁极间相互作用3.知道磁化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磁铁的指向性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2.知道什么是磁场、磁感线、地磁场和磁化.教学难点:磁极的判断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教学辅助手段一对条形、蹄形磁体,铁、钴、镍片,铁屑,钢针,大头针,铁架台,细线,有关磁性材料的实物,小磁针.教学过程时间分配教师指导学生活动523开学开场白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请同学们看资料:指南针的历史,或请一个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第一段,结合投影了解磁的发现和利用,2.在小学自然课中,我们了解了简单的磁现象,同学们想想,有哪些现象?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说明大家对磁现象有了简单学生回忆并回答学生们相互讨论552的了解.磁现象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你们很想更多的了解是吧?二、进行新课1.磁性:大家已经具备这么多知识,很好,下面我们来进一步研究,下面就用我们准备的仪器设计实验,试试磁铁还能吸引什么?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