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如何精彩导入德国教育家第斯得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是整个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有着导向、激励、铺垫和为即将进行的情感交流、思维活动营造教学氛围的作用①。精彩导入犹如“投石激浪”,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思维,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②。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却有些教师对新课导入的作用认识不足,缺乏对新课导入策略的思考与探索。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的成熟,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欲望日减,积极性也相对下降。为解决好这些问题,笔者从新课导入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所采用的方法等方面来探讨。一、新课导入的作用1.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的新课导入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是保证听好课的首要条件。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人的注意力在高度集中时,大脑皮层上的有关区域便形成了优势兴奋中心,对所注意的事物专心致志,甚至会忘掉其它一切③。就如我们看电影时,看到精采片断时会睁大眼睛屏住呼吸,忘记周围的一切,好像身临其境一样。这说明人的注意力越集中,对周围其它干扰的抑制力就越强,信息的传输效率也越高,这时人对事物观察得最细致,理解得最深刻,记忆得最牢固。所以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进入教室后情绪尚未稳定、注意力尚未集中之前,运用适当的手段或方法使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到对知识的学习上来。这样一上课就把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吸引到所要讲述的问题上,使学生为新课的学习作好精神准备。反之,如果教师在刚上课时,不注意导课技巧,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就如《大学》中指出的:“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学习又从何谈起呢?2.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积极的意向活动,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坚定性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正是这个道理。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无一不是对所探讨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才获得最后成功的。所以爱因斯坦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学生一上课就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要讲的课上了,一开始就处于最佳的思维状态,但由于教师导课枯燥无味,讲解晦涩难懂,因而学生的注意力也就很难保持长久。所以要想巩固与维持学生对学习的注意力,必须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3.能为新课的展开创设学习情境良好的新课导入可以起到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情绪愉快地进入学习过程,为新课的展开创设良好的条件。好的新课导入,应该能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的作用,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明确目标,打下基础。能够承上启下,使学生有准备、有目的的进入新课的学习。二.新课导入的方法1.直接导入法即在上课时直接说出所要讲述的课题。直接导入法最简单容易,但导入效果不佳。它不能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因为所提出的新课题对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使学生感到茫然,不能集中思维和注意,缺乏学习的意向⑤。用此法导入,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会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一般不提倡教师采用此法。2.问题导入法即针对所要讲述的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解答或造成的悬念来导入新课。问题导入法用比较积极的形式提出了与所要学习课题有关的问题,点出了学习的重点,明确了学习的目标,而且往往可通过问题的提出造成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指向更为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所以这种导入法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比直接导入的效果好得多。问题导入法一般用于一章或一个单元内,前后知识相互联系密切的新授课教学,或本节所研究的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新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熟知的现象为基础的前提下,提出学生似曾相识,但欲言而又不能的问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刺激求知的渴望⑥。如在教授8AUnit4Reading:ThestoryofXiWang,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来激发学生兴趣:1)DoyoulikewatchingTV?2)Doyoulikew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