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运用的利与弊作者:姚晓静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431更新时间:2006-11-29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思想,其教育目的在于:“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尤其在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竞争国际化已成为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所以说,21世纪是高技术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计算机知识、计算机水平的竞争。幼儿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为适应未来停息化社会的需要,从小培养幼儿对电脑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掌握一些简单的操作技能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电脑几乎和电视机一样进入了大多数人的家庭生活,成为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同时成为了人们与外界联系的“好帮手”,电脑与现代人的生活密不可分,所以有人曾说:“幼儿掌握了电脑,就如同有了一把进入21世纪的钥匙!”众所周知,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生动有趣的教学灬法与手段是完成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作为信息时代有一个显著特征,即通讯技术高度发达、信息资源日新月异,这一特点极大的丰富了教育教学资源,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和技术。信息技术的一些教育媒体,如:投影、电视、录像、计算机等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幼儿兴趣的优势,并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弥补幼儿直接经验的不足,促使幼儿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所以,在帮助幼儿获得知识和形成健康行为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得手段运用与目标培养达到和谐、高效。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悄然挺进幼儿园是信息社会对幼儿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当前幼教改革的需要。一、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一)、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技术就是研究信息系统,特别是研究信息与媒体的发展与设计问题,以提高传播效果与效率的一门科学技术。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智能化技术。(二)、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针对不同的定位,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大致分为以下两种形式:1、教师教学工具。幼儿在老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完全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服务。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手段帮助幼儿学习,进一步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幼儿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从而更好地培养、提高幼儿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工具,主要是作为知识呈现工具、师生通讯交流工具、测评工具、以及情景展示工具等,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将更加关注其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从课程目标出发,真正地把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之中。2、幼儿认知工具。幼儿作为主动的学习者,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并最终以电脑作品的形式完成。幼儿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课内与课外的知识、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他们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二、信息技术运用在幼儿教育上的优点《我国学前教育教学纲要》指出:“要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有效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信息技术作为幼儿园辅助教学也具有十分突出作为幼儿园辅助教学也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一)、教学1、教学内容由抽象走向直观。信息技术利用文字、声音、图形等多种途径充分刺激幼儿的眼、耳、手等各器官,大大改善了人脑获取信息的感官功能,促进幼儿记忆、思考、探讨等活动的开展,从而使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获得从单调的文字形式转变为多种直观生动的形式。使教学内容的直观展示更为生动逼真,使学习活动摆脱了文字的平面化叙述,扩展了幼儿的视野,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比如在“人是怎样呼吸的”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互相摸摸胸腔在人呼吸时有什么变化,并说出感觉,因而知道了胸腔在随着呼吸的过程而不断起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运动呢?为了满足幼儿的探索兴趣,我们设计了电脑动画来模拟演示,使幼儿知道了肺部的吸气呼气促使了胸腔的运动。有了感受的基础,又有了形象的媒体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