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院(系)名称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学科专业教育技术学1教育电视2教育信息技术3未来教育4现代远程教育5教学设计理论与应用学制3年6认知与技术7学习科学与技术8信息化教学9计算机网络与教育应用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具有独立从事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设计开发、组织实施、管理与评价的能力,能够胜任相关专业教学、科研工作与从事教育行业信息化工作的高级专门复合型人才。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操和合作意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能够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教育事业服务。2、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实践应用,具备独立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的能力。具体内容包括:跟踪分析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的能力;独立解决本学科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能力;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数字化学习资源及其应用的能力;独立撰写中英文科技文献的能力;使用第一外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良好的协作精神、协同创新、实践和管理能力。3、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术道德,恪守学术研究规范。培养的主要内容(方式、方法和要求):1、培养方式与方法在保证研究生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理论教学强调在教师引导下的研究生主动学习。实践教学包括参加学术活动、课题实践以及设计项目等多种方式。鼓励研究生参与导师所承担的科研课题和开发活动中,兼任助教、助研、助管等工作。提倡跨专业选修,以拓宽知识面,进行学科的交流、交叉研究。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采取导师负责制与学科指导组负责制相结合的方式。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结束前,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确定研究生指导教师,并制定个人培养方案。指导教师负责研究生具体培养工作,学科指导组负责专业监督与协调。重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术规范的教育,培养研究生具有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学风,并积极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2、基本要求专业课程以课堂讲授、问题讨论和自学相结合,重视参与式讨论;选修课程学习课堂讲授、读书报告与交流合作相结合,鼓励自由研讨。除了理论性课程以外,其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建议安排观摩、社会调查和各种实践活动。本专业的学生在第一学年必须利用计算机的各种技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一个科研项目的设计与开发工作,熟悉系统开发的各个环节,并开展技术交流与研讨。要求研究生积极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并承担一定的工作量;在学习期间完成二篇学术论文的撰写,至少一篇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研究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调查研究,查阅文献资料,了解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学位论文题目。论文选题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有创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导师和指导小组要加强对研究生选题的指导。由研究生指导教师、方向召集人和学科导师指导组组织开题报告会,研究生就选题意义、领域现状、研究方向、研究条件、研究计划和预期成果作明确报告,并回答导师小组提问。导师小组要就是否允许开题作出明确的建议。论文开题结束后,研究生应根据论文工作计划,定期向导师及导师小组作出阶段报告,以取得指导和帮助。论文完成并交导师严格审阅后,由导师确定是否可以参加答辩。按研究生院要求组成答辩委员会,导师不能参加答辩委员会工作。答辩工作必须严密安排、精心组织,保证学位授予的学术水平和权威性。硕士学位研究生教学计划院(系)名称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学科专业教育技术学序课程名称学时学分拟主讲教师各学期教学安排考查考试一二三四五六1学位课程外国语42政治理论33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603焦建利√√4认知心理学603徐晓东√√5教学设计理论研究603谢幼如√√6教育技术研究方法603李克东马秀芳√√7信息化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603赵建华穆肃胡小勇√√8计算机教育应用前沿选讲603许骏柳泉波王冬青√√1选修课程教育电视现代教育电视设备系统研究402徐福荫吴鹏泽2020√2教育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