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范围:1、第一到第七章。包括教材、课件、实验(基本内容,只要做过实验就没问题)2、“熟记”部分,一定要熟记3、“查询习题讲解”课件中的题型及方法(跟第二次实验讲评一起的方法PPT)4、掌握蓝色部分的应用题型和解题方法(对应章节的课件中有)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1.四个概念:什么是数据?什么是数据库?什么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什么是数据库系统(DBS)?答:数据:以描述事物属性的符号;数据库:一个相互联系的数据的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存取和管理这些数据的一套程序;数据库系统DBS: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计算机系统组成。2.熟记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库、硬件、软件(DBMS,OS,数据库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开发工具),人员(数据库管理员,应用程序员,最终用户)DBS=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计算机系统3.理解数据库管理员DBA是对数据库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的最重要人员。4.实例和模式的对比(内容/状态vs结构,变化vs稳定)模式:数据库中表的结构(属性),相对稳定。实例:数据库中表的具体内容(元组),时时变化。5.三级模式:物理模式(又称内模式),逻辑模式(又称模式),和子模式(又称外模式)的含义是什么?一个数据库有几个物理模式,逻辑模式和子模式?三级模式间的两极映射,以及是由谁(DMBS)完成这种映射功能的?两级映射的作用(好处)是带来以下两种数据独立性。物理模式:整体数据库的物理结构,描述全体数据在硬盘等介质上如何存储。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逻辑模式:整体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描述所有数据的结构和数据间联系,屏蔽了向下的物理模式,即与数据的物理存储细节和硬件环境无关。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子模式:一部分数据库的逻辑结构(特定用户能看到的部分),一部分数据库的逻辑结构(特定用户能看到的部分)。外模式=用户视图=(逻辑)模式的子集两级映射:内模式/模式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6.两种数据独立性:什么是逻辑数据独立性?什么是物理数据独立性?用户或者应用程序面向的到底是哪一级数据库模式?物理数据独立性:当数据库的物理存储结构改变时(如存储位置改变),应用程序不必变化。内模式/模式映射保证了物理数据独立性。逻辑数据独立性:当数据库的整体逻辑结构改变时(如字段的增减,字段名修改),应用程序不一定要改变。外模式/模式映射保证了逻辑数据独立性。用户/应用程序面向的是:外模式第1页共12页7.熟记数据模型的定义,组成部分(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约束数据模型是用于描述数据、数据联系、数据语义和数据约束的一套工具与方法。8.概念数据模型用于数据库设计,是对客观世界的第一层抽象。常见例子是E-R模型。9.例举各种用于数据库的数据模型:层次、网状、关系、对象、半结构化等。第二章关系模型与关系运算1.数据模型的三要素?关系模型的三要素?数据模型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约束关系模型三要素:关系、关系操作、关系完整性约束2.关系的组成:什么是属性?什么是元组?什么是分量?属性:关系的一列元组:关系的一行分量:行和列的交叉(某个元组的某个属性值)3.理解关系有哪些基本性质?列的同质性:同一列中的分量(值)必须具有相同的类型,因为它们来自同一个域。异列同域性:不同列可以来自同一个域,但属性名不能相同元组相异性:关系里的任意两行不能相同,因为关系是一个元组集合行列无序性:关系的行或列是顺序无关的。属性值原子性:每一个属性值(分量)都必须是原子的(不可分),不允许出现组合数据,更不允许“表中有表”。4.关系有哪四种键?数量(是否有多个)?什么是外部键?外部键的属性名可以和所对应的主键不同。外部键可以指向同一个关系的主键。例如:学生(学号,姓名,班长学号...)。外部键从E-R图的什么概念转化而来?超键:关系中能够唯一标识每个元组的属性或者属性组,数量可能有多个。候选键:把超键中多余的属性去掉后,剩余的就是候选键,数量可能有多个。主键:从候选键选出一个作为主键,数量只能一个。外部键:关系R1中的单个属性或属性集合,对应关系R2的主键,可能有多个。5.关系模式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