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塘中学九年级(下)语文“学教案”课题:孔乙己姓名班级课型:新授时间:2010年2月23日执笔:顾全忠审核:许柯芳郁斌学习目标:1、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3、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4、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5.进行语言训练学习重点: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学习难点:小说精巧的布局学习时间:三课时学法指导: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上网或查资料,了解作者的的文学常识及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鲁迅,我国现代文学的和。原名,字,浙江人。伟大的、、。短篇小说集有《》《》,散文集《》等,散文诗集《》,杂文集《》、《》、《》、《》、《》等。我们已学过他的小说《》《》;散文《》、《》、《》、《》。2、背景:《孔乙己》作于1918年,当时中国新文化运动巳揭开序幕,民主和科学日益成为时代的呼声。当时封建复古逆流仍猖獗,北洋军阀政府出于统治的需要,教育上还在推行复古主义。鲁迅针对这种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把二十多年后的当时现状与之进行对照,懂得批判和取舍。3、勾画出生字词。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查清字词。(1)应掌握的字:阔绰()舀()chàn()水绽()踱()拭()蘸()打折()腿咸亨()酒店砚()附和()(2)用下列词语造句应掌握的词:不屑置辩:。置辩,。颓唐:。4、速读全文,理清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社会环境):情节:第一部分(第1—3节)写孔乙己活动的典型环境——。第二部分(第4—13节)写孔乙己的典型性格和悲惨遭遇,揭示其社会根源。这部分课文又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4~段),写孔乙己的身份、地位、经历、言行、性格,是小说情节的和。第二层(第~段),描写孔乙己的不幸遭遇,是小说情节的。第三层(第~13段),交代孔乙己的悲惨结局,也是小说情节的5、孔乙己失踪了,鲁镇派出所要填写一份“失踪人口档案”,请你帮助填写:鲁镇派出所失踪人口档案姓名曾用名或绰号、照片:性别年龄:籍贯现住:外貌特征:身材:面容:衣着:语言特征:性格行为特征:职业及工作单位:最后露面时的情况时间:地点事由当时衣着及外貌特征见证人推测下落联系人姓名地址档案填写人年月日6、提出你的疑问,特别是“无疑之疑”。二.学习·研讨(一)导入。(二)研读课文,品味妙处,体会写法。阅读课文前三自然段,研讨以下问题。1.本文题为“孔乙己”,前两段却不提孔乙己,是否离题?为什么?不写这一段可以吗?为什么?2.本段交代了在酒店喝酒的两种人,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写这些有什么作用?3.“大抵”是什么意思?查字词典,纠正课文注释之不足。4.“我”是否鲁迅?“鲁镇”是否真实地名?为什么?5.作者塑造“我”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6.归纳:前三段为孔乙己出场作了哪些铺垫?朗读“孔乙己出场”一段,研讨以下问题。1、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又穿长衫的惟一的人”说明什么?2.孔乙己的长衫“又脏又破,仿佛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有什么思想特征?3.孔乙己为什么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4.为什么别人问孔乙己“你当真识字吗”,他“不屑置辩”,而问他“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他“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5.是什么原因使孔乙己如此好喝懒做、穷困潦倒而又迂腐不堪?6.为什么说孔乙己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作者是怎样来描写孔乙己的?2、从中可以看出孔乙己怎样的性格?继续阅读,研讨世人对孔乙己的态度。1、找出文中众人的笑,思考众人笑的是什么?体现了众人怎样的思想?1.酒客们是怎样对待孔乙己的?这说明什么?2.揣摩以上两段的朗读,重点是“叫”、“嚷”的语气。注意叹号、问号、省略号等标点的作用,还可讨论它们是否可以删去、换去。3.“笑”有多种:微笑、讥笑、嘲笑、哄笑、耍笑、奸笑、窃笑、哈哈大笑、莞而一笑、皮笑肉不笑……酒客们的笑应是哪一种笑?4.不仅是酒客们笑孔乙己,掌柜,“我”,甚至连孩子们也都笑他,这些人的笑有什么不同?52.作者这样写众人的笑,目的何在?63.孔乙己与“我”的对话十分绝妙:一老一少,一冷一热,孔乙己越说越起劲,“我”却爱搭不理。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