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莲拙政园》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作者在观莲过程中所抒发的细腻思想感情(2)积累咏莲的古诗词。(3)学习描写荷花的写法2、技能目标:(1)体会游记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文章引用古诗文所增加的古典韵味。(2)学会跳读、细读课文,培养概括能力、表达能力。(3)进行创新能力训练,学会写说明性文字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在观莲过程中所抒发的细腻思想感情,感受作者对古典文化的喜爱。教学设想:通过优美的画面、文雅的古典诗词体会游记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文章引用古诗文所增加的古典韵味。理解作者在观莲过程中所抒发的细腻思想感情,感受作者对古典文化的喜爱。具体过程是:回顾上节课内容——图片欣赏——诗词鉴赏——体会韵味——中考链接。教学重点:1、2、3教学难点:1、2教具:自制课件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回顾第一课时内容:(放映课件)1、作者观莲的原因是什么?⑴根本原因:(爱莲,源于老祖宗周濂溪《爱莲说》所带来的特殊好感)(2)源于莲花本身的魅力:(高花大叶,香远益清,众香国里,独有千古)2、作者到拙政园观莲的原因是什么?(那是莲花之家)3、作者的游踪是什么?(从东门进入——中部——西部)(放映课件)(放映东门图片、香洲图片、荷风四面亭图片、三十六鸳鸯馆图片、留听阁图片)二、导入新课:1、从题目看作者到拙政园观莲的目的是什么?(是观莲,不是游园)2、作者都到拙政园的哪些地方观看莲花?看到了什么样的莲花?这的莲花有什么特点?跳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可以讨论。交流:要求按课文顺序说出⑴四段:先望见一小片莲叶莲花⑵六段:远香堂看到千叶莲花、并蒂莲特点:色香双艳,不同凡卉、娅姹欲笑(板书)(放映课件)引用卢彬士诗句:看花不易窥全面,三千莲媛总低头。⑶七段:倚玉轩是远香堂的西邻————远观特点:婉娈可人(板书)香洲与倚玉轩相对——————近观荷风四面亭在北面斜坡上————俯观三个地点、三个角度。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画面自然可以使人尽情观赏。⑷八段:三十六鸳鸯馆引用欧阳修诗句:叶有清风花有露,叶笼花罩鸳鸯侣特点:鸳鸯戏水(板书)(三十六鸳鸯馆图片、鸳鸯戏水图片)⑸九段:留听阁李商隐诗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特点:残荷听雨(板书)3、文章中还引用了那些诗句与莲花有关?(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板书)4、作者通过观莲抒发了什么感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板书喜爱)5、作者描写莲花与周濂溪《爱莲说》中描写莲花有什么区别?(齐背《爱莲说》中描写莲花的句子:予独爱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放映课件“出淤泥……不妖”)讨论后回答:(作者描写莲花是从各种莲的外在形象进行描写,描绘了多幅供人观赏、供人吟味的美妙画面,周濂溪《爱莲说》重在从莲的内在品质对莲进行描写)教师总结:抒发感情不同,抓住事物的特征也就不同。6、作者要写的仅仅是莲花吗?在对莲花的观赏中作者引用古典诗句有什么作用?(放映课件:文中的四句古诗)讨论后回答:(作者观莲不仅仅是观莲本身,文中多处引用古典诗词是为了品味莲中所蕴涵的古典诗词的意境,使文章增加了浓厚的文化气息,为文章增加了古典的雅致和俊美,增加了古典神韵,抒发了对古典文化的深深喜爱之情)(板书:喜爱————古典文化)教师总结:所以我们在写作中也要恰当引用你所积累的古诗词,为你的文章增加文学色彩,显得你文学功底很厚。三、链接中考:1、请你从古诗词中找出咏莲佳句,抄在积累本上(放映课件:图片和诗句)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⑶、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⑷、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⑸、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乐府民歌2、创新能力训练:拙政园管理处的门票上写着“拙政园远香堂简介”、“拙政园香洲、倚玉轩、荷风四面亭简介”、“三十六鸳鸯馆简介”、“留听阁简介”等,请你根据文章有关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文字,来介绍其中的某一处景点。(至少一处引用古诗词)四、课下作业: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体会文章描写荷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