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学目的:l.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2.通过教师的分析鉴赏,学会从诗歌的形式方面赏析诗歌。重点:理解诗人运用独具特色的意象来表情达意,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难点:体会并运用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讨论鉴赏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再别康桥》,附上剑桥的图片,创设情境)“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无数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被胡适称为“情圣”和“诗圣”的诗人志摩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再别康桥”,走近志摩。(板书:再别康桥徐志摩)二、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派代表诗人,讲求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下子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三、诵读品美过渡:我们朗读诗歌应该怎样读呢?(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1、学生自由朗读(师点拨:注意读出停顿、节奏、重音、感情)2、指名朗读,请其他学生作评点。3、欣赏配乐诗朗诵。思考:在朗读的过程中,能感觉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基调?(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明确:①停顿:基本上是单行两个音步,双行三个音步。②节奏:每节押韵、节节换韵,使用叠词③语气:舒缓、轻柔、低沉④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5、学生默读、体会感情6、指名朗读(配乐),注意感情与节奏。美点收集(一)音乐美。诗歌的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有节奏感、旋律美、弹跳性,都是音乐美的表现。音乐美体现在: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C.回环复沓。首节与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美点收集(二)建筑美。诗歌的建筑美,是句子的匀称和句式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四行一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四、想景悟情。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是说在表情达意时,往往要选择典型的景物用以表达特定的情感,你能从文中找到相关的意象(寄托着诗人的感情的物象,如云彩等)吗?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2、小组讨论:作者的情感在这些意象和景象中是怎样的?着重点析1、5、6、7这四节,其它内容相似,留白让学生自行揣摩总结诗人情感变化:依恋-欢欣-陶醉-执着-激动-沉默-平静3、这些意象的选择给我们展开了一幅幅关于康河的美丽画卷,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你喜欢的一幅画面吗?美点收集(三)绘画美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五、美点盘点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1、绘画美。2、音乐美。3、建筑美。六、拓展延伸徐志摩诗歌欣赏云游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