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保健院副院长事迹材料在业务技术方面,××同志像白求恩一样对技术精益求精。1995-1996年在上海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专修妇科肿瘤,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回院后他成功开展多例医院尚未开展过的妇科肿瘤手术。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适应患者对手术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的要求,医院决定在××地区率先引进妇科内窥腹腔镜手术。1997年,××受医院委派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XX市妇幼保健院等地研修。进修期间,他白天观摩手术,晚上翻看有关书籍,并利用自制的模型反复进行练习。他在纸箱上挖了个洞,手拿各种“器械”进行“暗箱操作”。为尽快掌握这门技术,他手磨破了,包上纱布继续练;脚站肿了,温水泡一会儿继续站着练。1998年6月26日对于××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他在××地区率先开展了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取得了成功,这标志着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从传统的开腹手术进入了全新的微创手术时代。在以后的几年内,××成功组织开展了妇科内窥镜手术,完成手术达3000多例,手术成功率100%,无一例术后并发症发生。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后,不孕症病人的妊娠率达到58%,深受患者好评。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不孕症和宫腔镜下电切技术填补了市内空白,在省内也处于领先水平。2007年1月17日,医院来了一位江都的高危孕妇。这个高危孕妇已有一个孩子,这次是第二次怀孕,已经40多岁,本来是想计划外生育的,但怀孕27周后出现高血压,心律衰竭等危险情况。收缩压200毫米汞柱,舒张压130-140毫米汞柱。如果要生第二胎,无疑于和死神握手,于是只好引产。可是对于这位高危孕妇来说,引产也存在着巨大风险。她住院的第二天,就吐出大量粉红色的血,并且很快处于昏迷状态,随时有生命危险。医院立即组织专家会诊,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并不理想。怎么办。怎么办。赶快打电话给正在仪征陈集参加公益活动的××副院长。陈院长一听电话,立即打的回扬参加抢救。有一位内科专家认为,稳定两天再说。但陈院长心想:时间就是生第1页共4页命,病人一天也不能延缓。于是他果断决定:下午就动手术,并且亲自操刀。手术过程中,大家的心都是悬着的,一刀就是一个风险,一刀就是一个悬疑。引产儿终于拿出来了,但这位高危孕妇高血压,心律衰竭的症状还没有控制稳定,陈院长就继续采取有效措施,使这位孕妇脱离了危险。××同志不仅有精湛的技术,也像白求恩一样有一颗全心全意为病员服务的心。他一心扑在工作上,经常舍小家为大家。他20年如一日,只要医院有事,病人有事,无论刮风下雨还是深更半夜,他都是随喊随到。在医院期间,一天连做七八台手术,站上十五六个小时是常事。有时刚下手术台回到家,医院一个电话他又赶到医院。虽然老家××离××不远,但他一年难得回家一次,更谈不上照顾年迈的双亲了。2008年6月15日,我院接到支援新疆伊犁妇幼保健院的任务时,考虑到援疆任务的特殊性,院领导决定委派陈院长作为我院援疆的领队。当院长征求陈院长意见时,他二话没说,欣然接受了任务,可回到家里当她怀着愧疚把这一消息告诉女儿时,女儿流泪了,在女儿心中爸爸的形象也象一座山一样,也一直是她刻苦学习的动力。平时,陈院长因为工作忙,女儿从没有要求过爸爸为她做过什么,可这次不一样,因为还有几天就面临中考,她多么希望能有爸爸这有力的肩膀为她心理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啊。看着爸爸为难的样子,乖巧的女儿说:“您放心去吧。注意保重身体,我和妈妈期望您早日平安归来。”在援疆期间,他不顾时差、不顾疲劳,夜以继日地参加伊犁妇幼保健院的查房、手术示范、在当地电视台、电台讲课、为当地疑难杂症病人会诊等,为了边疆地区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女儿最需要他的时候,他却没有在她身边。××同志为人热情厚道,时时不忘自己是在党旗下宣过誓的共产党员,不忘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不忘自己的姓名就意味着心地和言行要灿烂光明。他以精湛的医术为横线,以崇高的医德为纵线,书写着心中的红十字。有一次,妇科收治了一名来自XX县区农村的病人,患子宫肌瘤已三年,却一直无钱医治,丈夫早逝,大女儿患有精神病,治病花了1万多,家中一贫如洗,这次是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