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浣溪沙李璟教案VIP免费

浣溪沙李璟教案_第1页
1/20
浣溪沙李璟教案_第2页
2/20
浣溪沙李璟教案_第3页
3/20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浣溪沙李璟教案浣溪沙李璟教案1一、学习目标1、在吟诵背诵中感受本词语言清丽自然的特色。2、体会本词的意境,感悟词人所表达的深刻感受。二、学法指导学生先在查阅资料和借助书下注释的基础上理解本词的大意,再通过重点字词和关键句子的讲解,引导学生去不断地挖掘本词的深刻内蕴,多角度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三、预习内容1、根据前一节课中学过的有关词的知识,回答这首词从字数和结构上分类分别属于和。2、你对作者晏殊了解多少?他在写这首词时的境况和心情是怎样的?晏殊是时期的词人,《浣溪沙》是词的,它选自。3、学有潜力的同学还可以思考下一部分中出现的问题。四、课堂学习重点内容(1课时完成)1、作者和词作的简介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十三岁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他是北宋前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期较早的词家,作品大多反映富贵悠闲的生活,但他的词艺术成就较高,能以疏淡闲雅的语言写出较深的含义,音韵和谐,意境清新。这首词选自《珠玉词》。《浣溪沙》是词牌名,即曲的谱子。《浣溪沙》是一首小令,其格式是分上下两片(也叫上下两阕),各有三个七字句,一、二、三、五、六句押同一个平声韵。这首词写作者在暮春时节的思绪,表现了年华易逝的伤感。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传诵名句。2、学生自由散读,结合书下注释,初步理解本词中重点词语的含义。(1)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一首。新词:刚填好的词,意同新歌。(2)去年天气旧亭台。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3)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4)无可奈何花落去。无可奈何:不得已。花落去:花谢,点明节令是暮春。(5)似曾相识:意思是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6)小园香径独徘徊。香径:花间小路。徘徊:来回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走。3、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词中关键词句所蕴涵的哲理和感情。(1)“去年天气旧亭台。”“去年”二字把今昔两幅相同的画面重叠在一起了,问题一:你知道作者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变故吗?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文中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认真体会思考“夕阳西下几时回?”这句话的含义。(思路点拨: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但人事却和去年大不相同了。“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它东升再起,而时间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期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细腻心态。)(2)问题二:怎样体会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中的“无可奈何“和“似曾相识”?从“花落去”到“燕归来”,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感情?(思路点拨:“花落去”、“燕归来”是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有机组合,普通的花和燕就不普通了,而变为某种美好、熟悉的事物或感情的象征。)浣溪沙李璟教案2教学目标: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能有感情地呤诵,并能流利地背诵这首词。2、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写法。3、感受诗人伤春之情。课前准备:了解晏殊的生平。教学流程:一、复习背诵曾经学过的诗词。二、初读出示《浣溪纱》,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指名读。正音。齐读。讨论:这首是诗还是词?从哪里看出来?这是一首宋词,浣溪沙为词牌名,它的格式一般为每句七言,共六句。三、自学轻轻读一读,你能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什么?师在旁点拨提升:听一首新谱成的歌曲,饮一盅浓醇的好酒,在这样的美好生活中,却引起了对于往事的怀念说是在去年的这个时节,同样的不热不冷的暮春天气,连眼前的亭台楼阁都是一样的,但过去的日子再也回不来了就像那夕阳沉落之后,什么时间才能回来呢?想要找回去年的夕阳,根本是不可能的啊。如今花儿凋零了,春天即将消逝,时间消逝令人无可奈何。然而那翩翩飞来的燕子却像是旧时相识的啊。小园落英缤纷的花道上,孤单的一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个人徘徊着,怀想那一切已经失去的美好时间。指...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浣溪沙李璟教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