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13第一次工业革命导学学案一、课程标准1、讲述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2、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3、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二、学习目标1、知道哈格里夫斯、瓦特、史蒂芬孙、富尔顿的成就,并通过这些成就探讨分析工业革命对人类历史的影响。2、了解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部门开始的原因,知道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三、自学指导1、阅读课文,在课本中标注以下内容(1)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有利条件、动力、科学支持)(2)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其发明者(3)工业革命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2、完成课本侧栏中的“想一想”、“查一查”、“说一说”内容及课后“温故知新”、“问题探究”中的习题。3、完成“同步训练与测评”中本课习题。四、拓展阅读1、工业革命的进程2、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industrialrevolution)。这个术语指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生产阶段。它在生产领域和社会关系上引起了根本性变化。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到19世纪上半期,连机器本身也用机器来生产,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以后欧美各国也相继进行。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阶段。3、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棉纺织业包括纺和织两个相关的部门。长期以来,纺纱工人工资低于织布工人,生产积极性不高,造成纺纱落后于织布的现象。1733年,机械工约翰·凯伊为织宽面的布,而发明了飞梭,结果出现了一个织工所需棉纱,得五至六名纺纱工供应的“棉纱荒”。“艺术与工业奖励协会”甚至建议设奖金给予发明纺纱机者。据说织工兼木匠哈格里夫斯(约1720—1778)因为偶然受到妻子的纺车翻倒在地的启发,约在1765年发明了手摇纺纱机。它包括一个手摇轮和一排并列的纱锭,轮子转动时,棉花可以不用手指帮助同时纺成16~18根棉纱。他用女儿的名字珍妮称呼这架机器。“珍妮机”是棉纺织业中第一项有深远影响的发明,一般以此为工业革命的起点。本课插图《珍妮机》就是18世纪的珍妮机。4、水力纺纱机的发明由于“珍妮机”要用人力转动,纺出的纱细而易断,1769年,理发匠兼钟表匠阿克莱特自称发明了水力纺纱机。他出生在一个人口众多而又贫穷的家庭,没时间学写读,很小就当学徒,但他经常从早晨5点工作到晚上9点,终年累月地琢磨着克服重重困难。1771年,他到德比附近的罗姆德福设立了第一座水力纺纱厂,因这里河水流量大而急,有暖流注入,冬季不结冰。到1779年,这厂有几千个纱锭并雇佣300个工人。1786年,他被国王授予爵士称号。5、骡机由于水力纺纱机纺出的纱比较粗,塞缪尔·克隆普顿将“珍妮机”的一部分和水力纺纱机结合,于1779年,发明了缪尔纺纱机(音译,英语mule,即骡,喻结合两种机器的优点。意译为“骡机”。)它可以推动300~400个纱锭,纺出细致而又牢固的纱线(见插图)。他说:“我在四年半以上的时间内,花费了我所有的时间、所有的智力以及我能以劳动得来的一切资财,其唯一的目的就是为织工们纺出好纱。”6、水力织布机的发明纺纱机的不断更新又使织布业落后了。肯特郡的牧师埃德蒙·卡特莱特认为,既然机器能用于纺纱,必然也可以推广到织布。他雇了一个木匠和一个铁匠(当时没有工程师,木匠、铁匠、钟表匠起着工程师的作用),终于在1785年,发明了水力织布机。此后,棉纺厂像雨后春笋沿着急流的河畔兴起,1788年,英国已有143座水力棉纺厂。7、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瓦特(1736—1819)出生于苏格兰,祖父是教师,父亲曾是熟练的造船装配工。瓦特从小身体虚弱,但酷爱学习,在学校里他的数学成绩特别优秀,因病退学后,坚持自学,钻研天文、化学、物理、解剖学,还学会多种外语。后来,因父亲经商失败,他被迫去一家钟表店当学徒。21岁时,到格拉斯哥大学当修造教学仪器的工人。1764年,大学委托他修理一台纽可门蒸汽机的教学模型,这是铁匠纽可门在18世纪初制成,只可用于矿井抽水的蒸汽机(也不是第一台蒸汽机),虽被欧洲各国使用,但燃料消耗量大,效率低。瓦特决心改进它。他租了间地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