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文化运动课后篇巩固探究一、选择题1.以下列著作、杂志为代表的历史运动中,最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基础的是()答案:C2.1919年,鲁迅在《药》发表后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A.抨击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B.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C.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D.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解析:材料中“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反映出革命者没有发动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对革命的意义没有充分认识,故需要进行思想启蒙。答案:D3.《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解析: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威胁民主政治的彻底实现,民主与科学因而成为批判专制思想的锐利武器,故A项符合题意;B、C两项不是主要原因,D项与史实不符。答案:A4.1918年,胡适在文章中指出:“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国语没有文学,便没有生命,便没有价值,便不能成立。”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A.根本目的在于彰显文学的价值B.被赋予了民族主义的使命C.把斗争矛头直指外国文化侵略D.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解析:结合材料信息以及所学知识,可知胡适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思想启蒙,以挽救民族危亡,故A项错误,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者提出的“文学革命”的口号,主张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故C、D两项错误。答案:B5.史学界认为,鲁迅发表的《孔乙己》《药》等白话小说和其他杂文,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其主要依据是鲁迅的小说()A.首次明确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B.向社会发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号召C.把反礼教的内容与白话文形式相结合D.揭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解析:A、B、D三项的叙述均与史实不符。鲁迅的小说和杂文,把反封建反礼教的革命内容和白话文的形式结合起来,对文学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树立了新文化的典范。故选C项。答案:C6.在新文化潮流的冲击下,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A.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B.促进了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繁荣C.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的统治地位D.出现了比较偏激的社会思潮解析:“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等信息,说明封建伦理道德受到严重冲击,反映了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动摇,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和内涵不符。答案:C7.某学者说:“‘孔家店’倒了,孔子往何处去?是回到王朝中国,为他重建圣人牌位,还是回到民间社会,确立其文化个体性?”该学者旨在()A.支持打倒“孔家店”的提法B.反思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C.否定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D.主张重建中国的儒学思想体系解析:打倒“孔家店”是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口号,作者实际上认为,新文化运动本身也有它的局限性,它以激进的方式打倒了“孔家店”,却未能走出儒家传统的圣化怪圈,“孔子往何处去”就是作者对打倒“孔家店”这一口号的反思,认为对儒家传统需要批判的继承,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材料无关。答案:B8.导学号95954020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而不是“朝代更迭”。主张“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据此分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文学革命”的目的是()A.彻底变革社会制度,实现民主共和B.促进文化和教育的普及C.推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D.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由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中国的文学过去都是“代圣贤立言”,为“朝代更迭”服务的,因此他倡导进行“文学革命”“革故更新”。再联系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