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水循环》学习预设问题与活动规则与评价教学(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物态的历程;2.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多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和物态变化;3.能用物态和物态变化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一些简单物理现象。认真阅读明确目标导入新课复习提问:1.液体沸腾的特点是:液体在沸腾过程中,热量,温度;液体沸腾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一是,二是2.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2)(3)3.汽化(蒸发和沸腾)要热量。液化要热量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我们知道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那么物质吸热后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气态物质是否也可以直接变成固态呢?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多姿多态的水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07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认识水的三种状态:冰是态,除了冰还有、雪、雹、窗花、雾凇等;水是态,除了水还有雨、、雾、哈出的白气、烧开水时水壶冒出的白气等;水蒸汽是态,我们是看不到的。2.水很容易从一种状态为另一种状态。举出一例由水转化为水蒸气的例子:;举出一例由水蒸气转化为水的例子:3.物质从直接变成的现象叫升华,升华要热。试举一例:。4.物质从直接变成的现象叫凝华,凝华要热。试举一例:。5.讨论交流:为什么南极的空气很湿润南极是冰的世界,冰的厚度平均为2000m,年平均气温是-25℃,这里降水量很小,和撒哈拉沙漠差不多,但空气感觉却很湿润。原因是:[及时练习]1.用久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是因为钨要求:1、先独立思考2、组内交流讨论,补充完善3、三分钟后小组展示。同学们完成后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质疑,老师完善,评价激励知识点二:地球上的水循环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08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在不断地相互转化。在太阳的照射下,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而冰山上的积雪通过而直接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水蒸气随风流动,在高空遇冷时,有的成小水滴,有的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云中的小水滴也会成小冰晶.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长大到一定程度后,又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面上,地面上的积雪后变成水,汇入江河。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水的,形成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知识点三:来自极地的报告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09页内容,思考并填空:1.水为何珍贵?地球上的水97.2%是海洋咸水,人类无法直接饮用.淡水只有2.8%,且2.2%以上的淡水被固定在南极洲和格陵兰的冰盖中,人类难以利用.人类实际可以直接利用的只有不到0.03%,所以水是十分珍贵的资源.2.产生水资源危机的原因是什么?(1)人类对水资源的过量使用,超过了水资源自然更新的速度;(2)对水体的,加剧水资源的短缺;3.水资源危机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不仅关系到人类的,而且关系到人类的。4.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请写出两条具体的节水措施:①;②。盘点收获绘制思维导图达标检测1.用久了的白炽灯泡,灯泡玻璃壁上微微发黑,原因是钨灯丝经过了先后的变化过程。2.北方冬天的清晨,我们经常看到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填“室内”、“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形成的,此过程要热。要求:独立完成。积极动脑,做完后,3.英国的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专门用来去除白纸上的黑色碳粉字迹。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由固态直接(填物态变化)为碳蒸气,同时字迹消失。4.小明设计了一种灭火弹,弹内装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将灭火弹投入火场,外壳破裂,干冰迅速(物态变化名称)成二氧化碳气体,从周围热,实现快速灭火。5.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铁水被浇铸成工件B.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C.冰冻的衣服也会干D.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6.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可以产生白雾,从而形成所需的效果,这种雾气是()A.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B.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C.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D.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7.某种物质在物态变化过程中能量增加了,则下述结论正确的是()A.该物质可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