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新中国的外交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提出时间:20世纪50年代初。2主要内容3.意义:不仅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二、出席万隆会议:1.时间:年4月,率中国代表团应邀出席。2.地点:在(国家)的万隆召开。3.中国的贡献:周恩来提出了亚非国家之间应“”的方针,得到了与会各国代表的普遍赞同,为会议的圆满成功奠定了基础。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时间:年10月的第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驱除出联合国的一切机构。2.意义:是中国外交的巨大胜利,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四、中美建交:1.经过⑴1972年2月,美国总统访华,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步入正常化轨道。⑵年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公报。⑶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2.意义: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3.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上海联合公报》、《建交公报》、《八一七公报》构成了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4.中美建交的三原则:、、。二、课时训练:1、“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求异的”。与这句名言相关的是()A.1974年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B.2009年温家宝在中欧合作会议上的发言C.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D.2001年江泽民在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发言2、2005年,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倡导通过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同建设和谐世界。这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哪一原则(构想、制度)的基本思想保持了一致?()A.一国两制B.民族区域自治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求同存异3、一位记者评价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中的重大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上海APEC会议C、26届联合国大会D、万隆会议4、2005年,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倡导通过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同建设和谐世界。这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哪一原则(构想、制度)的基本思想保持了一致?()A.一国两制B.民族区域自治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求同存异”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它的主要内容不包括()①互相尊重领土主权②互不侵犯③互不干涉内政④平等互利⑤和平共处⑥经常沟通达成共识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③⑤⑥6、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周恩来总理为封面人物,并在封面上写着:“TheChinesearecoming”。美国人发出这样感慨的主要原因是()A.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正常化D.美国乒乓球队访华7、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的一周被西方新闻界称作“改变世界的一周”。西方新闻界之所以这样认为,主要是因为()A.访问期间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B.访问发生在美苏争霸期间C.访问后不久中国就加入了联合国D.访问结束了中美长达二十多年的对抗8、下列有关中美建交的叙述正确的是()①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应邀访华②《上海公报》的发表,表明中美关系开始步入正常化轨道③在《上海公报》和1978年12月16日发表的《中美建交公报》中,美国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④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④9.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创造有利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国际环境,中国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积极谋求与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政府积极回应。……中美两国在建交问题上进行了多次谈判,到1978年12月发表建交公报,后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奉行的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70年代,美国……积极谋求与中国改善关系”的重要表现是什么?目前影响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