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3大题高分的最佳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25分综合大题导练典题示例1(2018·高考全国卷Ⅱ文综历史,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8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5分)答案(1)特点: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开发出各种豆制品;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作用: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备荒物资。(2)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大豆是一种优良作物品种,适宜种植;科学技术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3)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中“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可知,中国最早种植大豆;据“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唐宋时期……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可知,大豆的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据《齐民要术》中的记载和唐宋时期的文献记载可得出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的推动。“作用”则要从微观——民众食物来源和宏观——中国农业发展两个角度作答。第(2)问,大豆引入美国缘于世界各地联系加强;大豆本身的优点也是其被广泛种植的原因;再从材料中福特公司对大豆营养价值的开发可知,科技进步也是大豆受到欢迎的重要因素。第(3)问,注意题干要求回答“积极意义”,可从世界文明交流,人类文明发展等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即可。解题技法如何审读设问,理清解答要求审读要义审读通则典题体现引导词(1)据材料……(紧扣材料信息)。(2)据所学知识……(紧扣核心词和限定词,结合相应基础知识)。(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信息和相关基础知识兼顾)三问都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示词(1)叙述型:“简述”“概述”“试述”等(答题要紧紧围绕事件或人物的主要活动,把散见于教材中的内容根据要求进行整理)。(2)比较型:不同是……、相同点是……、最……、差异是……(将有某种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现象、人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3)说明型:试分析、试说明、表明、体现了、反映出等(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和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4)评述型:“试评”“评价”“评论”“评析”等(对历史事件、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活动,进行综合归纳,概要叙述,再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5)开放型:“你同意哪种观点(看法)”“试谈谈……”“你的认识(体会)是……”等(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价值取向做出自己的选择)第(1)问:概括——归纳综合。第(2)问:说明——解释清楚。第(3)问:简析——扼要分析。限制词(1)时空限定:何时何地的史实。(2)内容限定:哪一方面或角度的知识。(3)分值限定:影响要点和长度。第(1)问:时空——“我国历史”;内容——“种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