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一个都不能少VIP免费

一个都不能少_第1页
1/10
一个都不能少_第2页
2/10
一个都不能少_第3页
3/10
《一个都不能少》教学设想学习本文,要求学生注意体会电影剧本与戏剧的不同之处,了解电影剧本的基本特点。注意激发学生的爱心,引导学生了解穷山僻壤的孩子读书的艰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上课之前,组织学生观看影片《一个都不能少》二、导入新课,要求学生简明扼要地复述故事梗概导人新课要简洁。故事梗概简述如下在穷山僻壤的山乡,水泉小学惟一的教师高老师,告假照顾病危的母亲。一群不同年级的小学生顿时失去了上课的机会,于是乡长便临时请了13岁、只有小学水平的魏敏芝来做代课老师。高老师临走时叮嘱魏敏芝要好好留住学生们一个也不能少。可是高老师走后不久,魏敏芝便遇到两宗令她头痛的问题——明新红同学由于天生练就一双飞毛腿,被挑选到县里去,而顽皮小子张慧科又因家里欠债需到城里打工还债。魏敏芝眼见快守不住诺言,焦急万分,想尽办法到城里寻找张慧科。人到了城里,却跟张慧科联络不上,彷徨无助的魏老师想方设法联络张慧科,结果惊动了电视台台长,上演了一幕感人的寻人特别节目,在城里激起了一阵回响。最后,魏敏芝和乡长满载城里人捐助的各种学习用品,回到了水泉乡。三、学生默读课文1.默读后比较课文中的内容与电影中的内容有什么异同?明确故事情节基本相同,但人物姓名有所不同。那位代课教师在课文中叫张春花,在电影中叫魏敏芝;那位学生在课文中叫李望水,在电影中叫张慧科。2.摘抄优美词语解决疑难字词读音,疏通阅读障碍。准备就绪招揽木然自强不息迷糊满满当当3.思考文章描写了哪些场景?请选择其中二-个场景的内容复述出来。学生复述后,教师简要概括课文内容的写作思路。四、品读人物形象1.提问在观看电影之后,你对张春花有多少了解?请谈谈你对她的印象。2.播放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与课文有关的片段。要求学生在观看时思考你认为张春花的基本性格是什么?3.观看后,要求学生用波浪线划注出课文有关描写张春花的重点段落或重点句子。4.讨论交流从课文中的描写来看,你认为张春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关于张春花的描写,主要体现在两个地方,一处是在演播室,主持人向张春花提出很多问题,而张春花仅仅说了一句话。一处是在归家的途中,记者提问,张春花仅仅回答了一句城里人真好。从这两处不难看出,张春花是一个非常朴素而又不善言谈的人。5.思考在演播室里,张春花说的仅有的一句话是李望水,你跑到哪里去了?我都找了你三天了,你能听见我的话不?你赶紧回来,我都急死了⋯⋯请你试着将这句话换成其他意思的话语,并比较这样变换是否妥当,效果有什么不同?明确不管怎样变换,都是不行的。这句话虽然朴素普通,但紧紧扣住人物的心理。从影片开头就可以知道,村长要求张春花在代课期间,做到学生一个也不能少。这个念头一直根植在张春花的内心深处,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改变,因此,即使在演播室里,张春花想的自然也只有这个内容。如果换成其他的内容,则与人物内心不符,大大损害了人物形象的基本意义。6.思考请你设想一下,如果张春花面对主持人的提问侃侃而谈,流畅地回答出所有的问题,这样是否妥当呢?明确不妥当。这样就破坏了人物形象的基本特点。关于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多谈自己的看法,不强求答案一致。五、学习迁移1.用投影仪打出希望工程的那个广告画。要求学生阅读下面这篇文章。一百万双饥渴的目光节选正赶上开学的第二天,小学校王尚松校长告诉我,全校129名学生,来报名的只有80人,交了费的还不到一半。我问一名学生每学期收费多少?王校长说一、二年级书本加学杂费是18元,三、四、五年级19元。不过,我们这里书本一般只买语文、算术、思想品德,像自然、地理、历史、音乐、美术都不买。不是不想买,是买不起。那这些副课都不上了?只能这样。王校长叹了口气。一二十元,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不过是买一件玩具的钱;但在这里,对于多数家庭却是不轻的负担。特别是那些同时有两三个孩子上学的家庭,负担更像山一般沉重。九分石头一分田,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全村369户人家,去年的人均收入还不到140元,人均粮食仅只140公斤。解放四十多年了,村里至今不通电。普查人口时曾做过统计,全村2018人,45...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一个都不能少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