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二 经济成长历程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含解析)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学案VIP免费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二 经济成长历程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含解析)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学案_第1页
1/13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二 经济成长历程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含解析)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学案_第2页
2/13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二 经济成长历程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含解析)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学案_第3页
3/13
第15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2.近代以来社会生活演变的过程社会生活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纽带,由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环境诸因素综合作用,形成一系列极为复杂的、多层次的社会现象。广义的社会生活是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相对应的,就是指社会日常生活。内容主要表现为个人、家庭及其他社会群体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消费性活动,包括吃、穿、住、用、行、文娱、体育、社交、学习、恋爱、婚姻、风俗习惯、典礼仪式等广泛领域。1.近代以来,中国衣食住行和社会习俗发生重大变化,是与历史发展息息相关的,其主要发展趋势是中西结合,由落后和保守走向进步和时尚。2.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史论术语——填后背诵]①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物质文化生活与社会习俗多沿袭传统,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②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服饰、饮食、住宅及风俗的变迁具有重大影响,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是近代初期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③中山装与旗袍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近现代民族服饰。④吃西餐在近代中国成为一种时尚。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居民。删繁就简是婚俗变迁中的主要特征。(1)交通工具从外国传入,很大程度上受外国控制。(2)铁路、水运、航空获得一定发展。(3)地域发展不平衡,城市发展比乡村显著,东部沿海比内陆地区显著。(4)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同时并存。(5)起步晚,发展慢,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史论术语——填后背诵]①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交通工具的更迭加快了速度,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的演进,传统的轿子、马车、帆船等交通工具逐渐被人力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②近代邮政的建成和电话、电报等新式高效通信工具的广泛使用,是近代百年中国通信手段发生巨大变化的集中表现。③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1)以传播洋教西学为主的报纸: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方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2)商业报纸:内容以适应近代社会发展工商事业需要的商情和时事为主。(3)政论性报刊:是宣传政治纲领的喉舌和开展政治斗争的工具。(4)通俗性报刊:取材世俗,运笔浅显,专门满足市民消遣娱乐的需要,民国成立后,实现了专门分工。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了影响,但侧重点不同:报刊最主要的是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影视主要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互联网全方位、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史论术语——填后背诵]①报刊、影视、互联网等传媒的发展,反映出科技发展带来媒介手段的不断进步。②不同历史时期,各种媒介手段发挥作用的程度各不相同。戊戌变法前后,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创办报刊,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③媒介手段的进步使人们越来越快、越来越广地获得信息,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1.1929年1月1日,政府下令:旧历年各政府机关禁止放假过年,年假只在元旦时放……政府公务员春节不放假,学生也是如此。公务员和学生如要回家过“团圆年”,大多选择在元旦。这表明()A.临时政府倡导移风易俗B.国民政府意图破旧立新C.洋节盛行冲击传统文化D.政府法令体现民众意愿解析:选B对元旦和春节的态度,说明国民政府学习西方的历法,意图破旧立新,故B项正确。2.右图是1911年2月5日法国《小日报》刊登的石印画,再现了当时一些中国人当众剪掉长辫的场景。该画反映出()A.剪辫易服已成为当时全国的共识B.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已被推翻C.民国政府剪辫易服法令得到贯彻D.中国社会习俗呈现新旧杂糅特征解析:选D石印画反映的是一些中国人当众剪掉长辫的场景,并非社会共识,排除A项,选D项;由时间来看,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10月10日,故排除B、C两项。3.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二 经济成长历程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含解析)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