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参数:能统计计算出来描述总体的特征量,即总体的统计指标。2.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研究对象的全体集合。3.同质:除了实验因素外,影响被研究指标的非试验因素相同被称为同质。4.变异:在同质的基础上被观察个体或单位之间的差异被称为变异。5.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研究对象。6.统计量:由观察资料计算出来的量,即样本的统计指标。7.概率:表示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概率的统计定义:在一定条件下,重复做n次试验,nA为n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次数,如果随着n逐渐增大,频率nA/n逐渐稳定在某一数值p附件,则数值p称为事件A在该条件下发生的概率。)8.抽样误差:由抽样造成的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或各样本均数之间的差异。二,问答题。1.统计学的基本步骤有哪些?答:统计学是一门处理数据中变异性的科学与艺术,它包括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数据,以及表达数据。2.总体与样本的区别与关系?答:区别:样本是总体的一部分,联系:如果样本的均衡性较好,就能够代表总体的特征。3.抽样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可以避免抽样误差吗?答:一,个体差异引起;二,抽样方法引起。抽样误差不能避免,但可以随着样本含量的增大而减小。4.何为概率及小概率事件?答:概率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重复做n次试验,nA为n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次数,如果随着n逐渐增大,频率nA/n逐渐稳定在某一数值p附件,则数值p称为事件A在该条件下发生的概率。小概率事件是指习惯上将P《=0.05或P《=0.01称为小概率事件,表示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1第二章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一,名词解释1.频数:对一个随机事件进行反复观察,其中某变量值出现的次数被称为频数。2.方差:用来度量随机变量和数学期望(即均值)之间的偏离程度。3.标准差:也称均方差,是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的平均数。4.中位数:是指将原始观察值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序后,位次局中的那个数。5.几何均数:变量对数值的算数均数的反对数。6.四分位间距:百分位数P75和百分位数P25之差。7.正偏态分布:偏态分布是相对于正态分布而言的,如果频数分布的高峰向左偏移,长尾向右侧延伸为正偏态分布也叫右偏态分布。8.负偏态分布:偏态分布是相对于正态分布而言的,如果频数分布的高峰向右偏移,长尾向左延伸则成负偏态分布,也叫左偏态分布。9.变异系数:是衡量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一个统计量,用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来表示。二,问答题。1.描述数值变量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有哪些?其适用范围有哪些?答:常见的包括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相同点:算数均数和中位数都适用于正态分布的资料。不同点:几何均数适用于可经对数转换为对称分布的资料;中位数适用于各种分布的资料,常用于描述偏锋分布的资料。2.描述数值变量资料离散趋势的指标有哪些?其适用范围有何异同?答:常见的包括:极差、四分位间距、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适用范围相同点:极差和四分位间距可用于各种资料的分布;方差和标准差适用于对称分布,特别是正态分布的资料。不同点:极差易受样本含量的影响,很不稳定;四分位间距特别适用偏锋分布资料;变异系数适用于量纲不同的变量间,或均数差别较大的变量间变异程度的比较。卫生统计学课本第二章习题,第3题答案该资料最大值为一不确定值,根据此特点,宜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进行统计描述。M=16.5(天);P25=15(天);P75=20(天);Q=20-15=5(天)。2第三章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一,名词解释1.率:指某现象实际发生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观察单位总数之比,用以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2.构成比:是指事物内部某一组成部分观察单位数与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观察单位总数之比,常用百分数表示。3.相对比:是指两个有关指标之比,用以说明一个指标是另一个指标的几倍或几分之几。4.人口金字塔:是将人口的性别和年龄资料结合起来,以图形的方式表达人口的性别和年龄构成。它以年龄为纵轴,人口数构成为横轴,左侧为男,右侧为女而绘制的两个相对应的直方图,可以分析过去人口的出生死亡情况以及今后人口的发展趋势。5.标准化率:寻找一个统一的分布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