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Ⅰ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重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一、电解质有强弱之分实验P40实验3-1结论:(1)、盐酸、醋酸都是电解质、在水中都能发生电离(2)、镁无论是与盐酸还是与醋酸反应,其实质都是与溶液中的H+反应(3)、反应剧烈程度的不同,是由于溶液中的H+浓度不同而引起的(4)、镁与盐酸反应比镁与醋酸反应剧烈,说明H+盐酸>H+醋酸(5)、盐酸分子在水中完全电离,醋酸分子在水中部分电离复习: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1、电解质有强弱之分2、强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完全电离为离子的化合物(如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3、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只有部分分子电离为离子的化合物(弱酸、弱碱等)电解溶液的导电性: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强,因为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多少有关。二、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补充实验:(教参P55)(1)0.1mol/L盐酸和0.1mol/L醋酸各5mL,测定其PH值;取两只小烧杯,分别盛放50mL蒸馏水,向两只烧杯分别滴入1滴(约0.5mL)酸,搅拌后,分别测定其PH值。(现象:盐酸的PH值变化比醋酸的PH值变化大。结论:盐酸在水中完全电离,醋酸在水中只有部分分子发生电离,但随着溶液稀释,发生电离的醋酸分子数目增多,即醋酸的电离程度可以随着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2)在0.1mol/L盐酸中加入0.5克氯化钠晶体,在0.1mol/L醋酸中加入0.5克醋酸钠晶体,充分搅拌后,分别测定其PH值。(现象:盐酸的PH值没有变化,醋酸的PH值明显变大。结论:由于CH3COO—浓度变大,导致PH值明显变大,即H+浓度明显变小,所以醋酸分子电离为离子的过程是可逆的。)1、弱电解质的电离:CH3COOHH++CH3COO—2、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其电离程度可以随着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3、电离平衡状态:(1)V弱电解质电离成离子的速度==V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度(2)溶液中弱电解质的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4、电离平衡过程的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图(书P41图3-3)练习:(1)书P42思考与交流(2)填写下表:醋酸达到电离平衡时,下列的改变会导致平衡如何移动?加入药品少量冰醋酸加水稀释加少量氢氧化钠加锌粒或硝酸铅平衡移动方向正向正向正向正向5、电离常数——电离平衡的平衡常数,温度一定时,其电离常数就是一个定值。特性:只受温度影响,不受浓度变化的影响。6、电离常数与酸性强弱的关系:同一温度下,不同的弱酸,电离常数越大,酸性越强。(注意:电离常数越大,只能说明其分子发生电离的程度越大,但不一定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也不一定溶液的导电性强。这与溶液的浓度有关。)Ⅱ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学难点:水的离子积,C(H+)、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教学重点:水的离子积,溶液PH值的简单计算一、水的电离问题:水是一种最普通而又具有许多特性的物质,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各种电解质都会不同程度地发生电离,说明水分子与各种电解质的结构粒子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水分子之间也有较强的相互作用,那么,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否导致水分子也发生电离呢?阅读:P451、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水分子能够发生电离,但发生电离的水分子所占的比例很小2、水分子电离后的产物是H3O+与OH—,简化为H+与OH—H2OH++OH—,且H+==OH—,溶液中存在着H2O、H+、OH—等离子3、水分子的电离存在着电离平衡,电离平衡常数:K电离K电离==C(H+)×C(OH—)C(H2O)即C(H+)×C(OH—)==K电离×C(H2O)水的离子积常数——K电离×C(H2O)的积,记做KW,简称水的离子积,它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与C(H+)、C(OH—)的变化无关。25℃时:KW==C(H+)×C(OH—)==1.0×10—14KW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稀的电解质水溶液。讨论:25℃时,在10mL蒸馏水中C(H+)、C(OH—)各是多少?向其中加入10mL0.2mol/L盐酸后,其C(H+)和C(OH—)将发生什么变化?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在10mL蒸馏水中加入10mL0.2mol/L盐酸后,盐酸的浓度变化为0.1mol/L,既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