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第1课成长在社会第三框学会亲近社会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惟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亲近社会。【知识与能力】1、亲近社会的重要意义,克服冷漠情绪和“看客”的心态;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遵守社会公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白判断是非的标准,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亲近社会。学习重点了解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知道亲近社会的道理;理解亲近社会的途径。学习难点善于明辨是非。学法提示讨论法、例证法、归纳法。导学过程自主空间一、学习导航:(一)预习检测:(每格2分,共10分)1、亲近社会的含义和意义是什么?2、谈谈“看客”现象有哪些表现?3、克服“看客”心态的必要性是什么?4、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有、、、。5、青少年学生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复杂的社会现象?(二)质疑问难:二、探究交流社会是许多个人组成的集体,现实生活既丰富多彩,又纷繁复杂。我们要学会亲近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以实际行动关爱他人,热爱祖国,奉献社会。■感悟交流:不能做“看客”●看一看:欣赏小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情境简介:路人甲突然倒地不省人事。路边行人乙、丙、丁等人围观并发表感慨。“这是谁呀?”“真是太可怜了!”路人甲动了几下,痛苦地结束了人生。“这人好像不行了哦!”“身体不好,还出来混,真是自找倒霉呀!”“我以后可要注意了!”●议一议:针对小品中乙丙丁的言行,结合自身感悟,分组讨论交流:1、由于没有报警,也没有打120,致使这个病人错过了抢救机会而丧失了宝贵的生命。如果是你,在他人发生这种危险的时候你会怎么办?2、为什么这些冷漠的看客会无动于衷呢?3、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下,我们的社会将变成什么样子?●举一举:请你说说在你的周围有类似的例子吗?如果有请你列举两例。●谈一谈:说说自己对这种“看客”现象的感想?■交流展示:遵守社会公德●读一读:快速阅读文本P11《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想一想:结合展示感悟,激情抢答下列问题:1、自己身上有没有不讲文明、不守公德的行为。如果有。怎么改?2、你觉得不守公德,不讲文明,对社会进步和自身成长有何影响?◆对社会:◆对个人:3、公民遵守社会公德有何重要作用?4、我们班级有哪些不遵守社会公德现象?如果有,我们该怎么办?■思辨交流:善于明辨是非●走进情境:欣赏学生自主表演的小品《放学路上》——“九年级(2)班学生小刚在放学路上遇见几个社会青年,他们每个人嘴里都叼着香烟,并诱惑小刚也也学着他们抽烟。如不学的话,就对小刚不客气……”●各抒己见:结合小品欣赏,合作探究交流:1、看完小品后,如果你是小刚,你会怎么做?2、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不良诱惑?3、我们中学生怎样才能抵制这些来自社会不良现象的侵害?●明辨是非:正确认识社会生活中的是非现象。试举例说明。三、训练反馈:(一)精挑细选.理解生活(每题1分,共4分)1、据报载:2007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某市一青年女子路经一闹市时遭到两名歹徒持刀抢劫,面对这种场景,周围众多群众只是围观而不予施救,最后歹徒扬长而去。这一事件警示我们,亲近社会必须()A、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B、克服冷漠情绪和“看客”现象C、增强自我保护意识D、通过一切手段制止违法犯罪现象2、下列亲近社会的行为是()A、熟视无睹、无动于衷B、不拘小节、不讲公德C、自私自利、冷漠歧视D、遵纪守法、关心社会3、下列属于我国社会公德主要内容的是()A、助人为乐B、勤俭自强C、夫妻和睦D、爱岗敬业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说明作者()A、具有回报社会意识和亲社会行为习惯B、积极投身社会,热心为公众服务C、不管寒暑,都能够安心苦读诗书D、事必躬亲,大小事情都亲历亲为(二)思考探究.学会生活(6分,每题2分)学完《学会亲近社会》一课以后,九(2)班思品课老师准备组织学生参加一次附录:参考答案学习导航:1、含义:亲近社会,就是要有亲社会的情感和行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主动关爱他人,关心集体,服务社会,报效祖国。意义:唯有积极主动的亲近社会,才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才能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