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2课时)【课前导学】1.新装修的房子常有一股异味,用有关分子的性质解释最合理的是()A.分子在不断的运动B.分子的质量很小C.分子间有间隙D.分子的体积很小2.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存在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A.构成物质的微粒大小发生变化B.构成物质的微粒质量发生变化C.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空隙发生变化D.构成物质的微粒总是在不断的运动3.下列说法不能说明微粒之间存在空隙的是()A.物质的热胀冷缩B.一杯黄豆和一杯大米混合后,体积小于两者之和C.在铺设铁路铁轨时,衔接处要留有空隙D.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大4.试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1)在冷水和热水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在水中扩散情况为,这是因为(2)20毫升水和20毫升酒精混合后体积(填大于.小于.等于)40毫升,由此说明。(3)盛酒精、汽油的瓶子为什么要塞紧瓶塞?5.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而却不可分。是由反应的化分成,然后由进行了重新组合,形成了__。所以,在化学反应前后种类没变,数目没有增减,的质量也没有改变。物理变化中主要由于.等的不断运动,造成微粒间隙的变化。【课内练习】6.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微粒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C.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D.夏天分子受热膨胀,冬天分子遇冷体积缩小,这就是物体热胀冷缩的原因7.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二氧化锰B.高锰酸钾C.氧化铜D.液氧8.保持水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是()A.氢分子B.氧分子C.水分子D.氢原子和氧原子9.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A.分子间的空隙发生变化B.物质状态发生改变C.物质颜色变了D.分子本身起了变化,变成其它分子10.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B.同样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C.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D.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11.由不同分子构成的物质()A.一定是混合物B.一定是纯净物C.可能是纯净物D.可能是混合物【课外练习】.12.氧气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氧气的微粒中()A.氧分子不变,氧分子与其他分子发生重新组合B.氧分子、氧原子都不变,只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C.氧分子、氧原子都变,生成新的分子或新的原子D.氧分子变,而氧原子只是和别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13.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B.原子是不可以再分的最小微粒C.任何原子其体积和质量都相等D.原子的质量与体积比分子小14.下列现象或事实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A.1体积水与1体积酒精混合,所得溶液的体积小于2体积B.将食盐溶解于水中,所得食盐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相同C.木炭吸附冰箱中食物的异味D.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15.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A.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B.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16.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事实是()A.石灰石磨成粉B.碘受热后升华C.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少D.碱式碳酸铜受分解17.1993年8月,我国科学家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硅(Si)的表面通过探针的作用搬运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上述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B.上述操作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C.这两个汉字是世界上最小的汉字D.这标志着我国科学已经进入操纵原子阶段。18.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表示一种原子,表示另一种原子A.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D.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纯净物19.如右图所示,两个集气瓶中,上瓶装的是无色的空气,下瓶装的是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当抽出玻璃片后,短时间无法看到明显现象,如果下面用酒精灯加热,会观察到显著的现象:。*20.在两个相同的茶杯里分别注入同体积的凉开水,一只杯子里加一小匙蜂蜜(主要成分是果糖),另一杯子里加一小匙白醋,立即尝两只杯子里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