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庄中学“十六字有效课堂”导学案学科:思想品德课题:15.2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一感知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2、能力目标: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3、知识目标: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二有效预习1、认真阅读一遍教材找到本课知识点并在书上划出:2、学生准备:调查周围同学存在那些不良行为,预习本课内容,了解相关链接等辅助教学内容提供的相关知识;3、完成”助学”P62—63页[自主感悟]、[生活在线]各题.三点拨互动〖环节一〗情境导入:【认识小亮设问:十三、四岁的年龄应该干什么?(学习)但是我们的同龄人小亮却失去了人身自由,怎么回事?请让我们一起认识小亮。展示视频:导入语:看了《今日说法》后,你有什么感触?小亮是怎样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呢?我们应该怎样预防此类行为的发生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讨主题“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为做起”。〖环节二〗以案说法:【走进小亮师:对比《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从中发现法律这种行为规范的基本特征。(独立思考)结论:一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二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三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制定出来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那么,违反了法律叫什么?(违法行为)法律规定的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准确含义是什么呢?师: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的违法情节比较轻微,而犯罪的违法情节较重。【走进小亮小亮天性聪明,却贪图玩乐,上了不到一年学就辍学了,之后,他便在社会上游荡。更加放纵自己经常在社会小偷小摸,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思悔改。为了弄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几个“朋友”竟盗窃汽车、电脑等,涉案金额达30万,触犯了《刑法》,最终因盗窃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思考:小亮的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为什么?(独立思考)进一步思考:讨论: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异同?(小组讨论交流)(师总结):开始的小偷小摸一般违法行为和后来的盗窃汽车、电脑等犯罪行为虽然程度上有轻重之别,但无一例外都损害了他人的利益,造成了危害,而且违反了国家的法律,也正是因为小亮没有及时反省改正才走上了犯罪道路,断送了大好年华,所以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出示)总结出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联系。A、都具有社会危害性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B、都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C、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小亮的父母早亡,唯一的亲人是他的姑姑。但是他却不服从姑姑的管教,天性好玩的他便在社会上游荡学会了撒谎、吸烟、喝酒;整天和社会上同样游荡的“哥儿们”泡在一起。经常去网吧上网打游戏,为了玩乐,他屡次去偷些面包、饮料等食品,后来,他便去偷自行车、电脑、钢材、汽车等。说一说:小亮怎样一步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这一历程给我们什么启示?(小组讨论交流)(师总结)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少年之所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是从吸一支烟、乱花一点钱开始的。同学们不能小瞧这些不起眼的小毛病,小错可能铸成大错。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会发展成为违法犯罪。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要防微杜渐,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教师提升:《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规定了哪些行为是不良行为?哪些行为是严重不良行为?〖环节三〗以法导行放学回家的路上,小明和小强路过一网吧,看到网吧打出3折优惠招牌,小明禁不住对小强:“走,进去玩玩,今天我请客”。小强会······请同学们续编故事结尾,并尝试表演出来。师总结:今天,老师非常高兴,因为同学们积极上进,也非常自豪,因为同学们能明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