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2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标要求]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4.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伟大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背景: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在两年的时间里,国民经济仍处于________状态。2.内容(1)重新确立解放思想、__________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抛弃了“________”的“左”倾错误方针。(3)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__________为中心。(4)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3.意义(1)我国的__________从此拉开序幕。(2)是新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二)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1978年,______、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______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的__________弊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3)1983年,中共决定撤销____________,建立乡、镇政府;撤销________,建立村民委员会。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背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促进了城市的改革。(2)内容①中心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把企业搞活。②在管理体制上,实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③在所有制上,变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④在分配上,实行以____________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影响: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________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过程(1)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2)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3)1993年,中共十四届________全会审议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4)1997年,中共________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到21世纪初,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系基本建立。2.意义(1)中国成为世界上________________最快的国家。(2)使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体上达到________水平,并朝着____________的新目标迈进。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经济特区的创办1.特点(1)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2)以吸收和利用________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____________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____________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2.影响(1)发展________经济的排头兵。(2)对沿海地区实行________经济战略,具有______和________的作用。(3)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范围: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2)目的:旨在加快利用______、__________的步伐。2.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1)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环渤海湾地区等。(2)作用:①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②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____________,都有深远影响。3.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1)目的:引进______、生产______________或加工出口产品。(2)作用:①汇集了____________和先进技术,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②是学习先进__________,提高____________的重要场所和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浦东的开发和开放:目的是把上海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