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主备人:吴超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周次:教学目标: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2.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3.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4.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教学重难点: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2、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自主预习探究思考提高一、碳循环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碳循环具体过程: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3、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异同点:二、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能连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形式特点范围联系思考:1、请结合教材P100“思考与讨论”部分,完成相关思考题,并画出相关模式图(碳循环)。1、请结合《新学案》完成第77页相关预习思考题。2、如何从生物学稳态的角度思考: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受阻导致的后果?3、温室效应与酸雨。1、如何从生态系统的功能的角度思考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三、探究实验:请结合教材探究部分,完成《新学案》第80页相关预习探究。随堂跟踪训练:1、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把C02释放到大气中有多种形式,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B.化石燃料的燃烧作用C.分解者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D.化工厂对碳酸盐的分解作用2、生物地化循环是指:组成生物的基本元素()A.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复杂过程B.在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逐级递减的全过程C.在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生物体内的反复循环运动D.在生物圈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反复循环运动3、在生态系统碳循环中,既能使CO2进入生物群落,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A.分解者B.植食动物C.肉食动物D.绿色植物答案:D4、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叶绿体和线粒体C.核糖体和叶绿体D.核糖体和高尔基体答案:B5、生物的下列过程中,与碳循环无直接关系的是()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答案:C6、若用甲代表C02,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丁代表分解者,则甲乙丙丁在碳循环过程中的关系是()7、右图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关系图解示意图,请分别回答如下问题:(1)图中A、B、C、D各指什么?(2)图中①~⑦又分别指什么?教学(学习)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