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外友好往来周次第四周年级、科目七年历史教学时间课型新课第(1)课时1授课人课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过程与方法:找出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学习运用比较法去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唐朝与亚洲各国频繁交往的史实,认识到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日本、朝鲜等国产生的巨大影响;唐朝在频繁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进一步促进自身的发展,使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学习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学习难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预习准备通读课文,把本课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教具学具挂图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师生互动探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案导案(一)预习导学阅读教材28页,回答问题1、交往范围:与以至、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2、交往表现:唐政府鼓励到,允许他们长期。、、、等城市,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3、对外交往的影响: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㈢、阅读教材29页-30页,第一标题“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回答问题1、遣唐使的时间:唐朝从开始。2、目的:使团成员的,以便更好地。3、遣唐使的影响和作用:①遣唐使以为模式,进行改革。②他们参照创制了。③在社会上至今还保留着的某些风尚。4、鉴真东渡的时间:时。5、鉴真东渡的贡献:①传播的文化。②精心设计的,被视为。㈣、阅读教材31页,第二标题“唐与新罗的关系”回答问题:1、派遣、到学习。2、新罗居进口。3、仿唐制建立了,采用选拔,引入了中国的、、等科技成就。4、音乐传入中国。㈤、阅读教材31页,第三标题“玄奘西游”回答问题:1、时间:。2、出发及到达地点:——()3、贡献:①携带大量回到。②写成《》。4、意义:《》成为研究、以及我国历史和的重要典籍。(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教师指自学探究合作交流导,小组长组织完成教学环节学案导案(三)交流展示深化感悟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3、老师的问题:填表事件身份目的途中遭遇独行还是结伴是否归国鉴真东渡玄奘西游指导交流,适当纠错点拔。(四)达标测试1.唐朝时我国与各国的友好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原因是()①中国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②中国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③唐朝统治者推行开明的对外政策④唐朝疆域比过去扩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居唐朝进口之首的是哪一国的物产?()A、天竺B、日本C、新罗D、波斯3.下列内容中,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①都是唐朝僧人引导学生小组内讨论,教师适时点拔。②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④都在唐朝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④4.唐朝时天竺佛学最高的学府是()A、那烂陀寺B、唐招提寺C、大昭寺D、千寻塔5.“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最根本的原因是()A、不畏艰难的精神B、有高深的佛教学识C、研究和弘扬佛学的执着追求D、促进中外文化交流6.下列内容是唐朝与国外友好交往的史实,出现在唐玄宗时期的是()A.鉴真东渡日本B.日本第一批遣唐使到中国C.高僧玄奘西游天竺取经D.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五)总结巩固延伸拓展(链接考点)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以知识树、图表等形式,自主梳理形成知识网络)我们经常用“一衣带水”来形容中日之间的邻近,在历史上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1)中日之间的往来最早开始于何时?频繁往来出现在何时?(2)结合唐朝时中日交流的事实,你能举出几个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事例吗?(3)假如你有机会与日本中学生朋友交流,请你谈谈中日两国青少年应如何“温故创新”?归纳学法,教师巡视检查学生效果(六)课后巩固7.识图题看图请回答问题: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生活在哪一个朝代?2、该人物在日本主要传播了那些知识?3、图二的人物是谁?它是我国哪个朝代的著名高僧?3、设想一下他在回国时,背负的主要是哪类书籍?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他西行的主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