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周次第十四周年级、科目七年历史教学时间课型新课第(1)课时1授课人课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古典小说创作到明清时代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艺术的繁荣,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得出他们的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了解他们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奇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知道分析和鉴赏艺术作品的方法是从思想主题和艺术手法两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欲望。学习重点四大文学名著的成就和时代特点。学习难点其一是初一年级学生对于四大文学名著不很熟悉,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了解四大名著。其二是明清文化的时代特色。预习准备通读课文,把本课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教具学具挂图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师生互动探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案导案(一)预习导学一、自学探究:(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有疑问的地方作出标记并提出来。)(一)小说:1、特点:的成熟阶段。2、内容:反映当时的,表达人民、的意愿。3、代表作:(1)《三国演义》:作者,是最早的。(2)《水浒传》:作者,是第一部。(3)《西游记》:作者,是充满。(4)《红楼梦》:作者,具有高度的和(),是我国——的高峰。(二)戏剧:1、汤显祖:代表作。2、京剧: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以和()为基础。(三)书法:明朝的书法以、见长,书法家,兼有“”之美。(四)绘画:1、特点:以、居统治地位。2、代表:明末的,清初的“”。(二)自学探究合作交流小组合用制作一个表格,归纳古代中国在文学、绘画及书法方面的成就。教师指导,小组长组织完成教学环节学案导案(三)交流1、老师的问题:(1)让学生对曹操、刘备、诸葛亮等文学形象发表看法。指导交流,适展示深化感悟提问:“《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实际是否相符?罗贯中是否犯了歪曲历史的根本性错误?”(2)让学生就《水浒传》最喜欢的人物及原因发表见解。(3)组织学生讨论《西游记》中:作者赋予了孙悟空怎样的性格,其用意是什么,由此揭示出《西游记》是如何通过虚幻的神话故事形式,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4)组织《红楼梦》的教学,设置“贾宝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红楼梦》的主题是爱情吗”(5)我国长期流传着这样的见解:“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以此提问学生:“你知道这种见解的理由吗?”“你认为这种见解对不对?”(6)找出明清时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及代表作,讨论作品反映的思想感情。当纠错点拔。(四)达标测试1、下列中国古典小说的章节标题中,出自《三国演义》的是()A、梁山泊义士尊晁盖B、林黛玉重建桃花社C、孙行者大闹黑风山D、曹操煮酒论英雄2、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红楼梦》D、《西游记》3、明清小说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A、都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塑造人物B、都具有反封建的思想内容C、都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D、都揭示了封建社会崩溃的必然性4、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你知道它是什麽时候形成的吗?()A、18世纪末B、19世纪中期C、19世纪末D、20世纪初5、《红楼梦》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学的重要文献,作此评价的最主要依据是()A、它描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B、它深刻鞭挞了封建制度的罪恶C、它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D、他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6、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是()A、关汉卿B、汤显祖C、马致远D、王实甫7、作品有“颜骨赵姿”之美的明代书法家是()A、柳公权B、董其昌C、徐渭D、颜真卿引导学生小组内讨论,教师适时点拔。(五)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以知识树、图表等形式,自主梳理归纳学总结巩固延伸拓展(链接考点)形成知识网络)法,教师巡视检查学生效果(六)课后巩固8、19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