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反思(精选6篇)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设计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力求体现“以学生进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老师恰到好处地启发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知识形成、进展的全过程。1、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切入。从学生熟悉的校园运动会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然后根据运动场上的竞赛项目,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启发了思维,也培育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下载后可任意编辑3、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教学中,注意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操作、沟通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猎取新知。由于留给学生充分发表想法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的思维是生动活泼的,提出了多种9加几的计算方法,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中动脑思考获得,还具有制造性。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充满了活力。4、计算课到底该怎么上。在课改的今日,关于计算教学如何上,仍有很多困惑在课改初期,老师们认识到原有教学模式的局限,大张旗鼓的开展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计算中过分提倡并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整节课都是“你喜爱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导致学生计算能力不如以前娴熟,那么,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今日,计算课如何扎实有效而又不失灵活的进行?怎样处理算法多样化与基本算理算法之间的关系?算法多样化怎样优化?何时优化?目前使一线老师们深感困惑。我执教的《9加几》一课,也算抛砖引玉,供大家研讨。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反思2“怎样培育数感“是我在教学中感到最棘手的教学问题。我非常希望得到有关专家指导。幸运的是前两天有幸听了著名专家王永老师的讲座中的《培育数感的措施》,引发我深深的思考。结合自己平常的教学经验,下面我浅议自己在9加几的教学中对培育学生数感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作为抛砖引玉,希望得到同行们的指点。一年级的学生,(特别是县级、乡级、完小级的学生),他们的数感还很弱,大部分学生的数感处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状态。要培育他们的数感,我认为首先从口算教学入手。如:在教学9+6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比一比,看谁能用不同的方法口算。)发现9+6的口算方法。有针对性地展示各种算法,如方法一:看大数,数小数。方法二:凑十法。方法三:先算10+6=16,再算16—1=15。等引导全班学生沟通算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借助实物理解算理,在沟通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的算法。让他们发挥潜能,展现智慧,开启智慧,获得智慧。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对个种算法进行反思,体会算法与数字的关联性,促进学生形成数感。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反思31、注意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学习计算方法,培育计算意识。(1)借助教材设计的运动会场景图提供的资源,让学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生提出9加几的计算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沟通,探讨计算方法。把9加几的计算置入有事事物情境、有活动情节的探究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唉学习计算中体验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逐步养成从数量上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意识。(2)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学习活动掌握计算方法。(3)用“凑十法”算9加几的内容,先用“放进一个盒凑成10”的活动揭示凑10的过程,再让学生人人动手摆一摆或画一画,边实际操作,边对比算式进行计算,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