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谈中国诗落实应用板块新人教版必修5(时间:40分钟满分:45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精髓(suǐ)纯粹(cuì)数落(shǔ)数见不鲜(shù)B.停泊(bó)湖泊(pō)无垠(yín)鲜为人知(xiān)C.槛外(jiàn)门槛(kǎn)涕泪(dì)一蹴而至(cù)D.叫嚣(xiāo)犬吠(fèi)颦蹙(cù)轻鸢剪掠(yuān)解析:A项,“数见不鲜”应读shuò;B项,“鲜为人知”应读xiǎn;C项,“涕泪”应读tì。答案:D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高临远精髓穷边涯际言有尽而意无穷B.遥思远怅譬如轻鸢剪掠解识无声弦指妙C.凌风出尘羡妒眉眼颦蹙欲辩已忘言D.明朗圆满间隔尖刻斩截卓然自成风会解析:C项,欲辨已忘言。答案:C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联想集团以雄厚的科技实力和先进的经营理念为依托,亦步亦趋,紧跟世界电子产业发展潮流,创下了骄人的业绩。B.基础知识的学习最需要扎扎实实、循序渐进,而想舒舒服服、不下苦工夫、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C.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教育者不能居高临下,一味地训斥所教育的对象。D.旅游途中,突然听到这个意外的消息,这些游兴正浓的人们立刻产生了一种不可名状的不安,久久难以排遣。解析:“亦步亦趋”原意是说,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追随或模仿别人。这是一个贬义词,用在A项中感情色彩不对。答案:A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今晨,中科院高级工程师赵晖在南京最高峰驼岭拍到了难得一见的天文景观“水星凌日”照片,为广大天文爱好者所钟爱。B.杭州女工吴菊萍徒手接住坠楼的女孩,这一事迹不仅感动了世界,美联社、法新社等欧美媒体都报道了她的事迹,而且感动了国人,大家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吴菊萍的敬意。C.穿越四姑娘山的“驴友”终于平安归来,公众在为他们感到庆幸的同时,也对他们虚报人数、违规穿越等做法给予了严厉批评。D.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天然气价格政策及天然气利用政策,将有计划地提高天然气的价格,加快与国际接轨。解析:A项,后一个分句缺主语,把“了”改为“的”;B项,递进不当,应改为这一事迹不仅感动了国人……,而且感动了世界……;D项,成分残缺,结尾处应加上“的步伐”。答案:C5.下面是一首对仗工整的古代诗歌,它写的是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夏夜情景,选出依次填在空格处的最佳的一组词()溪涨清风________面,月________繁星满天。数只船________浦口,________声笛起山前。A.拂落横一B.袭稀傍几C.拂圆傍声D.袭落横数解析:注意题干中“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意境以及古代格律特点。答案:A二、类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中国诗与中国画(节选)钱钟书一个传统破坏了,新风气成为新传统。新传统里的批评家对于旧传统里的作品能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作比较客观的估计,因为他具有局外人的冷静和超脱,所谓“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旧唐书·元行冲传》),而旧传统里的批评家就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除旧布新也促进了人类的集体健忘,一种健康的健忘,千头万绪简化为二三大事,留存在记忆里,节省了不少心力。旧传统里若干复杂问题,新的批评家也许并非不屑注意,而是根本没想到它们一度存在过。他的眼界空旷,没有枝节零乱的障碍物来扰乱视线,比起他这样高瞻远瞩,旧的批评家未免见树不见林了。不过,无独必有偶,另一个偏差是见林而不见树。局外人也就是门外汉,他的意见,仿佛“清官判断家务事”,有条有理,而对于委曲私情,终不能体贴入微。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各有语言天地,各行各业以至于一家一户也都有它的语言天地,所谓“此中人语”。譬如乡亲叙旧、老友谈往、两口子讲体己、同业公议、专家讨论等等,圈外人或外行人听来往往不甚了了。缘故是:在这种谈话里,不仅有术语、私房话以至“黑话”,而且由于同伙们相知深切,还隐伏着许多中世纪经院哲学所谓彼此不言而喻的“假定”(supposition),旁人难于意会。释袾宏《竹窗随笔》论禅宗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