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第14课 烛之武退秦师落实应用板块试题 苏教版必修3VIP免费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第14课 烛之武退秦师落实应用板块试题 苏教版必修3_第1页
1/5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第14课 烛之武退秦师落实应用板块试题 苏教版必修3_第2页
2/5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第14课 烛之武退秦师落实应用板块试题 苏教版必修3_第3页
3/5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4课烛之武退秦师落实应用板块试题苏教版必修3(时间:40分钟分值:65分)一、基础巩固(3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翻译题9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①敢以烦执事。(胆敢)[②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同)③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为了)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过河;围墙)⑤共其乏困。(缺乏的物资)⑥吾其还也。(还是)⑦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⑧子犯请击之(请求)⑨若使烛之武见秦君(你)⑩何厌之有?(满足)A.①③⑤⑦⑨B.②④⑥⑧⑩C.⑤⑥⑦⑧⑩D.③⑤⑧⑨⑩解析:①冒昧;②增加;③给予;④版,筑土墙用的夹板;⑨如果。答案:C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其无礼于晋敢以烦执事B.君知其难也吾其还也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公与之乘,战于长勺D.郑既知亡矣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解析:D项,“既”意为“已经”。A项“以”分别为“因为”、“拿”。B项“其”分别为代词“这件事”、语气副词“还是”。C项“于”分别为“对”、“在”。答案:D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B.秦伯说,与郑人盟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D.失其所与,不知解析:B项,“说”同“悦”。C项,“共”同“供”。D项,“知”同“智”。答案:A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解析:A项,行李:古义指外交使节;今义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B项,东道主:古义指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今义指请客的主人。D项,夫人:古义指那人,此句中代指秦穆公;今义指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答案:C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晋军函陵A.秦伯说,与郑人盟B.因人之力而敝之C.朝济而夕设版焉D.既东封郑解析:A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B项是形容词作动词,C项是名词作状语,D项是名词的使动用法。答案:A6.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B.且贰于楚也C.夫晋,何厌之有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解析:C项为宾语前置句,A、B、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答案:C7.下面对本文有关内容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和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B.作为一国之君,郑伯在说服烛之武的时候能够引咎自责并晓之以利害,说明他仍不失为一位明智的君主。C.佚之狐虽然在本文中只有一句话,却也是一个形象十分鲜明的人物。他既是一个爱国者,同时又是一个有知人之明的人。D.在子犯请求袭击秦军的时候,晋文公制止了他。这说明晋军的实力不如秦军,贸然攻击,只能自取灭亡。解析:晋文公不同意袭击秦军的理由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并不是晋军的实力不如秦军。答案:D8.翻译下面的句子。(9分)(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现在)它已把郑国当做东边的疆界,又想扩张它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它又)要到哪里取得土地呢?(2)借助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替代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二、类文阅读(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晋人归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①。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②。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第14课 烛之武退秦师落实应用板块试题 苏教版必修3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