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人口、城市与交通(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考点分布表考点题号选择题非选择题人口1、2、3、4、512城市6、7、8、9、1013交通11一、单项选择题(共11小题,44分)(·浙江嘉兴一模,5)下图是芬兰历史上三个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死亡率变化状况图,据图分析回答下题。1.下列对芬兰人口变化状况的分析,正确的是()。A.自然增长率一直在下降B.死亡率呈波动上升C.从乙阶段进入了现代型D.出生率一直在下降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特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可计算其人口出生率的变化,D项正确;直接根据三个阶段的人口三率特征可判断,甲阶段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高高低模式;乙阶段处于高低高模式,丙阶段属于低低低模式。答案D(·杭州一模,17~18)下图为1990年以来中国人口重心时空演变轨迹图,读图完成2~3题。2.该图反映中国的()。A.人口重心移动趋势由东北向西南B.人口重心每年移动距离比较均衡C.人口数量的南北差异缩小D.人口重心移动距离不超过15千米3.导致中国人口重心产生移动的原因可能是()。A.东部地区人口死亡率高B.西南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C.大量西部人口迁移到长江三角洲D.东北振兴吸引人口迁入解析第2题,由图可知,人口重心移动趋势由东北向西南方向移动。故选A。第3题,中国人口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西南地区人口数量的增加,因此B正确。答案2.A3.B(·浙江湖州一模,6~7)“读1982~年中国人口净迁”出、净迁入重心演化轨迹图,完成4~5题。4.该图反映出()。A.人口迁出地集中在东部经济地带B.人口迁入地集中在中部经济地带C.1990~年京津地区人口迁入量减少D.人口净迁入重心的位移变化比人口净迁出重心的位移明显5.1995~年我国人口净迁入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最主要原因是()。A.环渤海都市圈的崛起B.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C.长三角经济快速发展D.东北传统工业区振兴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人口净迁出重心的经纬度变化明显小于人口净迁入重心的变化,故选D。第5题,由图中坐标可知,1995~年我国人口净迁入重心向长三角地区移动,主要原因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故选C。答案4.D5.C(·浙江嘉兴二模,5~6)读某地区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数量变化统计图,完成6~7题。6.有关该地图示时期城市人口与发展状况,叙述正确的是()。A.1990年之后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B.乡村人口比重1978年最低C.年城镇人口比重超过50%D.城镇人口比重不断上升7.城市化对城市水循环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不透水面积增加,使蒸发量下降B.地表植被减少,使下渗量增加C.城市热岛效应,使降水量减少D.建筑物增加,使地表径流量减少解析第6题,根据图示信息,计算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可知该地城镇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第7题,城市化对水循环产生的影响有:不透水面积增加,蒸发量下降;地表植被减少,使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城市热岛效应增强,降水量有所增加。故选A。答案6.D7.A(·浙江衢州二模,9~10)印度农村有大量的无地人口,既无耕地,也无住宅用地,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1981~1991年间,城市新增人口有60%左右是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有22%左右是农村向城镇迁移以及城镇建设范围扩大所致。年,其城市化水平仍只接近30%。据此回答8~9题。8.影响印度城市化的主要因素是()。A.生产力B.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C.农村人口迁移D.自然条件9.该国家城市化过程中与拉美国家相比,相似的有()。A.城市化速度B.城市化水平C.贫民窟面积D.推动城市化的原因解析第8题,由材料可知,1981~1991年间,城市新增人口有60%左右是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有22%左右是农村向城镇迁移以及城镇建设范围扩大所致,因此选B。第9题,材料中提到,年,印度城市化水平仍只接近30%,这明显与拉美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不符;据材料分析,印度的城市化速度以及推动城市化的原因与拉美国家相距很大。因此只有C项符合题意。答案8.B9.C(·浙江教育考试院调研,3)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为49.68%,比年提高了13.46个百分点。完成下题。10.关于我国人口和城市化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部地区城市人口大于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