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检测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已省略),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解析A项中Cl2的入口错误;B项中导管插入液面以下易引起倒吸;C项中温度计水银球应放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即A、B、C均不能达到目的。答案D2.下列实验中,仪器的下端不需要插入液面下的是()。A.制备Fe(OH)2操作中的胶头滴管B.将氯气溶于水时的导管C.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中的长颈漏斗D.分馏石油时的温度计解析选项A,为防止生成的Fe(OH)2被氧化,制备时,装有NaOH的胶头滴管应插入FeSO4液面下;选项B,因Cl2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为加大Cl2与H2O的接触面积,导管应插入液面下;选项C,为防止H2逸出,长颈漏斗应插入液面下;选项D,分馏石油需要测定的是馏分蒸气温度,温度计不插入液面下。答案D3.某实验小组只领取下列仪器(或用品):铁架台(带铁夹、铁圈)、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漏斗、分液漏斗、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圆底烧瓶、火柴、滤纸。只应用上述仪器用品,不能进行的实验操作是()。A.蒸发B.萃取C.过滤D.蒸馏解析蒸发需要的仪器为铁架台(带铁夹、铁圈)、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萃取用分液漏斗、烧杯、铁架台(带铁夹、铁圈)等;过滤用漏斗、烧杯、铁架台、滤纸、玻璃棒等,蒸馏需要的仪器为铁架台(带铁夹、铁圈)、酒精灯、温度计、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等。答案D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索镁粉与FeCl3溶液反应的机理,做了如下两组实验:(1)将镁粉投入冷水中,未见明显现象;(2)将镁粉投入FeCl3溶液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同时逐渐产生红褐色沉淀。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镁只与FeCl3溶液中的Fe3+直接反应B.气泡是镁与FeCl3溶液中的水直接反应产生的C.红褐色沉淀是镁与水反应生成的Mg(OH)2与Fe3+反应所得D.气泡是镁与FeCl3水解生成的盐酸反应产生的解析在溶液中存在FeCl3的水解,其水解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3HCl,Mg与水解产生的盐酸反应生成H2,并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Fe(OH)3沉淀。答案D5.下表为各物质中所含有的少量杂质,以及除去这些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序号物质杂质除去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①KNO3溶液KOH加入FeCl3溶液,并过滤②FeSO4溶液CuSO4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③H2CO2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④NaNO3CaCO3溶解、过滤、蒸发正确的一组为()。A.①②③④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解析第①组,加入氯化铁会引入杂质Cl-,故不正确;第②组,加入铁粉置换出铜,通过过滤而除去铜及过量的铁粉,故正确;第③组,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再用浓硫酸干燥氢气,故正确;第④组,利用碳酸钙不溶于水,溶解后过滤,再蒸发即可故选C。答案C6.(浙江高考理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仅用AgNO3溶液便可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B.重结晶时,溶液冷却速度越慢得到的晶体颗粒越大C.乙酸与乙醇的混合溶液可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D.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待测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水洗后的酸式滴定管未经标准液润洗,则测定结果偏低解析A项,还需要用稀HNO3,看沉淀是否溶解,故错;B项,冷却速度慢,易析出晶体,越慢析出晶体颗粒越大,正确;C项,乙醇和乙酸是互溶的,不分层,所以无法用分液漏斗分离,故错;D项,未润洗酸式滴定管,相当于稀释了盐酸,所用标准盐酸体积增大,则计算出的NaOH浓度偏大,故错。答案B7.下列实验可行的是()。A.加入适量铜粉除去Cu(NO3)2溶液中的AgNO3杂质B.用NaOH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C.用浓硫酸与蛋白质的颜色反应鉴别部分蛋白质D.用乙醇从碘水中萃取碘解析用Cu可以置换出Ag,A正确;CO2和NaOH也反应,B错;浓硫酸与蛋白质不发生颜色反应,浓硝酸可以,C错;乙醇溶于水不能萃取碘,D错。答案A8.下列实验方法合理的是()。A.可用水鉴别己烷、四氯化碳、乙醇三种无色液体B.油脂皂化后可用渗析的方法使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充分分离C.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D.为准确测定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